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日刊:世界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 中国支配地位不会动摇
2010年11月1日 08:02 来源:国际在线
    
                 美国10年前关闭了芒登帕斯稀土矿,进口并囤积中国廉价稀土。(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中国支配地位不会动摇

    各国都在设法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脱中国化”正在全世界迅速展开。然而,不少人预测“中国的市场支配地位不会动摇”。澳大利亚IMCOA咨询公司介绍说,当前中国稀土在全世界的份额达到90%,随着各国的开发进程,这一份额会逐渐降低,但即便在2014年,中国稀土份额仍能维持80%。

    美国的稀土勘探公司指出:“中国以外的稀土开发项目大多处于初期勘探阶段。”诚如该公司所言,其他国家现阶段还实现不了多品种的大量供应。即便开始了多品种的正式供应,仍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课题。

    日本汽车厂商生产环保车所必需的稀土——镝,除中国以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矿床能够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开采。中国政府强化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可能事关企业汽车厂商的生死。

    中国政府对稀±出口的限制始于2005年左右,此后开始逐渐加强。其背后隐含着“价格管制”的意图。这是源于对过去廉价出口稀土的反省。

    此前中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稀土。泛滥的中小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控制开发成本,竞相向全世界提供廉价稀土。

    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却没能积累起加工技术,其原因就在于国家产业政策的缺失,企业只能以低廉价格供应重要资源。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央政府开始约束稀土行业,通过掌握市场来控制价格,培育资源产业,并加快从海外引进和积累加工技术。

      替代技术只是画饼充饥?

    很难想像中国政府今后会增加稀土出口量。而世界各国的稀土生产却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此一来,开发减少稀土使用量的技术和替代技术便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开发“摆脱稀土”的替代技术需要攻克很大的难关。

    凝聚日本高端技术精髓的环保车和节能家电离不开钕和镝等稀土。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9月宣布与北海道大学联合开发出不使用稀土的汽车发动机。

    然而,即使替代技术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满足条件,也多会面临构建量产体制和产品耐久性的问题。虽然各汽车厂商在替代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量产化的门槛依旧很高。

    目前似乎还找不到问题的解决之道。一位熟知中国情况的业内人士建议:“何不就该问题举行多边磋商,探索软着陆的办法?”

    被中国戏弄的窘境目前似乎还在继续。

标签:稀土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