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中国与世界相约未来共许美好明天--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侧记
2010年11月1日 07:53 来源:新华网
    黄浦江水酣畅流淌,水光倒映出如梦如幻的世博园。今夜,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上海。

    184天来,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逾7300万人次参观者,在此相遇,在此欢聚;184天来,一届“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留下世界大家庭的和谐图景,留下“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记忆……

    今夜,国际展览局局旗在气势磅礴的交响曲《自新大陆》中徐徐降下。告别一刻,人们携手纵情舞蹈、歌唱、欢呼、拥抱!告别一刻,中国与世界同醉!告别一刻,中国与世界相约未来!

“你曾是阳光下打开的窗,看尽了千万里风光,你曾把文明的光带到远方,穿过了山脉海洋……”

    今夜,抒情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歌《致世博》响起,155名中外模特头顶再生环保材料制作的展馆模型款款走来。一座微缩版的“流动世博园”,在舞台中央重现。

    人们难忘“月亮船”沙特馆内的巨幕电影,难忘非洲联合馆的热闹集市,难忘丹麦馆的“小美人鱼”,难忘西班牙馆的“小米宝宝”,也难忘中国馆的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

    今夜,中国古老文明的音乐图腾——编钟,借助高科技悬浮,奏出空灵的音符。编钟、琵琶与小提琴、竖琴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中西对话。

    184天来,当东方再次遇到西方,当中国与世界尽情相拥,不同文化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邂逅与交融,历史与现实辉映,结出“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硕果。

    中国青年舞蹈家向天空抛出喜庆吉祥的红绸,编钟奏响《欢乐颂》,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成为本届世博会留下的精神财富,人们携手展望未来。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1893年夏,13岁盲女海伦·凯勒以用手触摸的方式参观了芝加哥世博会,她在后来的传世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我会把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因为在那里,会有世界的光明,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

    2010年10月31日,11岁中国盲童徐任宇借助听觉与触觉拍摄下世博志愿者的合影。这是100多年前海伦·凯勒的时代所无法想象的。

    人们难忘上海世博会东道主设立了世博会历史上首座“生命阳光馆”,并拥有65名残疾人志愿者。

    人们难忘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他们颠覆了人们对“80后”“90后”的印象。

    闭幕式上播放的电视短片《心的接力》,讲述了世博园内一则真实的故事。9月的一天,几名盲人来到世博园参观,从浦西到浦东,从生命阳光馆到“城市·地球馆”,一路上“小白菜”们(世博志愿者昵称)纷纷向盲人游客伸出援手,共同完成了一次最完美的“接力”导览。

    故事原型人物之一、上海海洋大学志愿者史新杰说:“世博会后,我将坚持做一名志愿者。”

    告别一刻,世博会志愿者肩并肩纵情高歌,手牵手组成人浪,激动无比,热泪盈眶。

    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参与和奉献,是世博精神的升华,志愿者所付出的点点滴滴,绽放出人性最质朴、最耀眼的光芒。”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今夜,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世博会参展方代表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牵着中国儿童的手,一起走上闭幕式舞台。

    他们分别用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演唱了《红河谷》《玫瑰人生》《红莓花儿开》《也许》《微风吹起来》,最终各参展方总代表、馆长、工作人员携手唱响中国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是全中国人都会唱的一首歌,我们也都非常喜欢。”已在中国生活3年多的世博会菲律宾馆工作人员尼尔用汉语说。

    在参展方代表中,被称为“抒情男高音”的巴西馆馆长佩德罗·温得勒带领大家齐声歌唱;联合国展区总代表贝楠在舞台上露出和蔼而略显俏皮的微笑;来自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的众多馆方代表,忘情地舞动身姿;热情好客的沙特馆馆长哈密德·哈山向与他合作演出的中国儿童赠送了一张明信片,表达友谊地久天长之意……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在过去184天中,我们在世博会携手合作,创建了一场全球参与的、各国和各文化之间交流的国际盛会。

    告别时刻,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尽情狂欢,用最质朴的歌喉、最动人的舞姿,倾诉对中国的依依不舍,对世博会的情深意长。

    告别时刻,上海世博会主办方由衷感谢全体志愿者,感谢全体参展方。蓝峰赞许:“上海世博会的光芒将永放异彩。”

    今夜,中国与世界相约,共许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标签:世博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