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中国专家拟重新启动神农架“野人”科学考察 具有重要人类学意义
2010年10月11日 08:07 来源:新华网 记者 皮曙初 魏梦佳 郭鑫 王悦
 

    资料图片:在调查人员到达事发现场后,又捡到部分散落的毛发。(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

  在搁置了近30年之后,中国有关专家重新建立起对中部原始林区神农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研究组织,并正筹划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科学考察。

  75岁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人类学家王善才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次的科考“给长久以来的争论一个交代”。

  身高2米以上、全身红棕毛发、直立行走、抓住人会大笑不止……自上个世纪以来,神农架就一直流传着神秘的“野人”传说。

  长久以来,“野人”这种许多目击者口中的“人形动物”,与北美洲的“大脚怪”、中国西藏地区的“雪人”一样,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家和游客深入丛林寻找。

  “与以往的考察不同,这一次我们希望采取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探索,加快解开‘野人’之谜的步伐。”王善才说。

  目前,他们正与三峡大学共同研究,如何在野外能够长时间保持能源的视频设施,以对“野人”可能出没的重点线路、洞穴进行全天候监控。

  2009年11月,在王善才等专家的努力下,“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恢复成立,并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目前已有会员一百多人,王善才目前担任研究会副会长。

  王善才表示,此前的考察以搜山为主,没有足够重视栖息地、洞穴的搜索考察,走了很多曲折线路,今后的考察重点将是洞穴。“现在神农架还有几百公里的广袤丛林没有人进入过,搜寻‘野人’有很大空间。”

    专家认为:“野人”考察具有重要的人类学意义

     中国专家正在筹划对神农架原始森林进行科学考察,以寻找传说中的“野人”。考古人类学家、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副会长王善才研究员表示:“如果能够揭开‘野人’之谜,其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通过此次科学考察,如果能证实‘野人’的存在,就是找到了人类祖先的‘堂兄弟’,这对揭示人类的进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说。

  在中国中部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区神农架林区,一直流传着关于“野人”的传说。这种半猿半人的动物,被描述为可以直立行走,身高可能比姚明还要高,脚比常人大,全身长满红色或棕色的毛色。自上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声称见过这种人形动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曾对此进行过多次考察,并获得过不明动物的毛发、脚印、粪便和睡窝等痕迹,一些科学家据此认为,在这里的确存在一种介于猿与人之间的大型灵长类动物。

  75岁的考古学家王善才30多年来,一直在搜集有关“野人”的资料。他说,在中国长江流域三峡地区古猿、古人类和巨猿化石不断出土,尤其是湖北巴东、建始一带曾出土过数百颗巨猿牙齿化石,证明那里曾是大型灵长类动物的家园。

  专家认为,“野人”如果存在,可能是进化过程中不成功的介于人与猿之间的动物,这种动物理论上已经灭绝。但是,如果有一支像大熊猫一样,存活到现在,这对认识灵长类动物是怎样走过人和猿分家的过程是很有帮助的,也就证明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种亦猿亦人、非猿非人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但是,另一些科学家则否认“野人”的存在,理由是迄今为止,人们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存在证据,并且数量没有足够多的动物种群,不可能走过几万年而存活至今。

  “对‘野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很正常,30年前我们在神农架林区考察‘野人’时,发现有金丝猴,当时也有动物学家认为根本不可能,但是后来呢,不仅有,而且还有一大群。”王善才说。

  他表示,即使发现的直接证据不是人们所传说的那样,而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奇异动物,也同样很有价值。这可以澄清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献记载的‘野人’或‘红毛野人’,是人们的一种错觉,是一种误解;也是在现生哺乳动物中或者是在高级灵长目中又发现了一新种,这同样是一种考察收获。

标签:专家 责任编辑:吴怡之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