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年轻的中国大学生成就梦想、挥洒青春的舞台。
世博会期间,作为大学生代表,“小白菜”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不一样的大学生——他们并没有穿着明显的世博志愿者服装,却像一个普通的世博工作人员一样融入人海,用勤奋和朝气,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可能出现在每个平凡的世博岗位上,用远超同龄人的那份成熟,为世博尽一分心力。
这些“看不见”的大学生很难用一种类别来形容他们,但他们对世博的贡献却一点都不输给任何人。记者虽然只采访到他们中的4位代表,但在千千万万的岗位上,都忙碌着他们的身影。
难以一一采访,但向他们致敬。
“清洁工”:刘颖慧
工作点:高架步道下
最得意外文赢了“小白菜”
穿着宽松而不合身的保洁服,刘颖慧一手扫帚,一手簸箕,认真在高架步道下打扫卫生。从背后看,她和普通的保洁工人无异,转过头大家才发现,她竟是21岁的可爱女孩。
刘颖慧是淄博职业学院大二学生,专业是韩语。今年4月1日,她与55名同学来到世博园,成为上海东晨市容清洁服务有限公司的大学生保洁员。刘颖慧告诉记者,这是学校为她们特地安排的一次社会实践,目的是让她们学会吃苦。
虽然是做保洁员,这些同学和家长都有心理准备,“就当是一次锻炼,而且有机会来上海,能在世博园里待那么久,当时想想也挺好玩的。”
一开始也许还有贪玩的心态,不过几天后,刘颖慧就感受到了保洁工人的不容易。公司并不因为她们是大学生就稍存优待,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早上先过来擦拭和归位公共设施,接着是清扫垃圾,晚上还要把垃圾桶分袋套装。“起初多少有点不适应,体力活很多,比如我手里的工具,公司要求是不能挨地的。”不过,让刘颖慧心情更为起伏的是一些游客的态度,因为时常在清扫时笤帚不小心会碰到一些人,就会遭到数落和抱怨。
不过,经过4个月的锻炼,刘颖慧对保洁工作有了全新认识。“感觉这个工作特别重要,如果没有保洁工人,真难想象园区会变成什么样子,同样都是为世博作贡献,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不比‘小白菜’差。”
说起“小白菜”,刘颖慧还“赢”了他们一次。一次一位韩国游客到她的责任区问路,不懂韩语的“小白菜”没法交流,于是她上前用韩语告诉他们怎么走,周围的人都很惊讶,刘颖慧感觉特别得意。
其实这也是保洁公司聘请这些大学生的用意。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请大学生过来就是想在世博园里提升保洁工人的形象,同时让他们担负起一些志愿者的工作。
刘颖慧说,园区这段工作经历让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强了,只有到一线做过保洁工人,以后到管理岗位上才能了解一线员工的辛苦和需求。“说不定以后我也会投身到保洁事业中去,这里面学问很多。”刘颖慧笑着说。
“小飞机”:孙国富
工作点:9号停车场
最辛苦,处事却最让人放心
这届世博会上,常能看到很多警服笔挺,脸庞却异常稚嫩的民警站在我们周围。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他们的肩章上的标志只是一道简单的折杠——这道酷似“小飞机”的折杠便是年轻学警的标志。
22岁的河北小伙孙国富就是一名朴实的“小飞机”。他是中国沈阳刑事警察学院大二公安情报专业的学生。记者跟他谈起母校,他就特别自豪,“那可是咱们中国刑警的最高学府。”
不过,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刑警前,孙国富先得学会基础的安保工作。今年7月底,他和1587名同学一起被派驻到世博会安保工作的各个岗位,孙国富被分到世博浦东园区第三安保责任区世博村责任队,承担9号停车场的人流疏导和治安维护工作。
别看是小小的一个停车场,其中责任却非常重大。9号停车场在世博大道和世博村路的交叉口,面积小,离世博4号门最近。因此,这里每天要迎来100多辆大巴、2万多人,车流、人流都是几个停车场中最大的。
“7月刚来时,我和前3个月负责这里的公安大学的同学交班,他同情地对我说,分到这个停车场可是最辛苦的。”上班第一天,孙国富就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不过,流汗吃苦对孙国富来说并不是问题,一个月下来,带教民警老朱对这些学警赞不绝口,特别是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小伙子的反应和处置更是让人放心。
8月7日,一辆大巴车开进停车场准备接看完世博的游客回程,车才进大门,等不及的游客就忙不迭追着大巴,想早点上车。人流中一个小男孩冲到车前,可这时司机还在打弯,因为车身高,司机根本看不见车前有个小孩。眼看就要出事,孙国富赶紧冲上去,侧身把孩子抱在怀里,就在这一瞬间,大巴车贴着他的身子擦了过去。早已惊呆的男孩父母此刻才反应过来,孩子在小孙的保护下逃过一劫。讲解员:王曦思
工作点:捷克馆(网上捷克馆)
形容自己工作是“口水活”
在赤金打造的“智慧之泪”前,王曦思面带笑容,耐心地向游客解释这件捷克馆展品的来由。她是东华大学会展经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世博期间作为学校的实践项目,她将和同学一起在捷克馆内担任半年的专职讲解员,为世博游客介绍捷克馆内的每一件奇珍异宝。
王曦思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口水活”——捷克馆里共有27个模块,每个模块下都站着一位讲解员,不厌其烦地向游客解释展品的特色,可经常刚说好一遍,就冒出一名游客说,“你能不能再讲一遍?”
“如果说‘小白菜’是在场馆外为游客搭建世博的框架,我们的工作就是继续深入下去,在框架的各个环节里最大程度的让他们感受世博。”王曦思觉得,自己的工作其实是“小白菜”志愿服务的延续。
经过两个星期的培训后,王曦思迅速对捷克这个东欧国家有了新的认识。“微波加热技术、隐形眼镜、螺旋桨……我接触后才知道这些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技术竟然都是捷克科学家发明的。”王曦思说,对于游客来说,如果浮光掠影看一遍场馆,根本吸收不了这些知识。而世博会的宗旨是教育大众,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将真正的捷克介绍给大家,让所有人看懂捷克馆。
对王曦思自己来说,世博会的经历也让她受益匪浅。“在专业上,我从实践中学会很多东西。”王曦思自信地说,如果现在让她参与到一个会展项目中,她有很大的把握能够做好。而有这样的锻炼经历,无论是在毕业求职或是在职场拼杀,都是难得的财富。奉献世博、提高自己,这是王曦思一举两得的收获。
“打杂”工:乔珊珊
工作点:参观者服务中心
曾每天打印上万张预约券
乔珊珊完全属于幕后工作者。她所在的上海世博局参观者服务中心的特点是杂,所有和参观者有关的事情,服务中心多少都要涉及。而乔珊珊作为长期志愿者,任务是协助进行办公室里大多数文职工作,不显山露水,但每件工作都关系着参观者能不能尽心游览世博。
乔珊珊是上海大学行政管理系大四学生,早在今年4月,她和另一名男生刘浩宇就在参观者服务中心当起长期志愿者。现在的她,已经俨然是一名很有工作经验的白领丽人,身上看不出一点职场新人的稚嫩。
这与在参观者服务中心实打实积累的实战经验有关。大多数时间里,乔珊珊承担着预约部预约参观的事务,其中很大一块是中国馆(网上中国馆)的预约。试运行时,由于预约系统还不是很完善,乔珊珊每天都要和同事一起制作中国馆的临时预约券——用A4纸打印好,然后一刀刀裁开,分发到各个预约点。之后随着中国馆正式预约券的顺利推行,乔珊珊每天多了一项体力活:她和同事必须每天按照各个预约点的量,将上万张预约券清点分开,然后送过去,经常忙到深更半夜。“他们的工作说实话很平凡朴实,但却一样重要。”乔珊珊的主管领导钱伯金这样评价这些大学生。在他的手下,加班是家常便饭,但乔珊珊与同事都坚持了下来。他们的报酬仅是不多的饭贴和车贴,没有工资。
世博还有两个月结束,按照约定,乔珊珊和刘浩宇都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刘浩宇是今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为了服务世博,他甚至放弃了毕业求职的最佳时机,等到世博工作结束后,他再考虑自己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