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其实一直走的是平民路线,除了《夜宴》,他的电影基本上都坚持了平民视角。于是,冯小刚的主旋律电影也有别于既往国产电影的风格。从《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在电影、主旋律和商业的“三结合”上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尽管在时下的环境之中,《唐山大地震》的表达亦有限度,然而即便如此,国产电影仍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只要导演和制片方有这个能力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其实,主旋律并不是商业电影的敌人。《阿凡达》也是非常主旋律的,很多好莱坞大片也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当下观众以及很多导演对主旋律产生心理禁忌,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一些电影人糟蹋了“主旋律”这个词语。人性是永恒的主题,也就是永远的主旋律,《唐山大地震》拍的是地震,讲的是人性,展现的是一个社会几十年来被灾难不断伤害之后所经历的灵魂煎熬与救赎。
电影不管是不是商业的,都要把电影本身摆在第一位。这也就是说,要会讲故事,并在故事中展现人性。今年年初王全安导演凭借《团圆》在柏林获得银熊奖,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要表达宏大背景,最好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个人的视角,展现亲历的那种感觉。这最好是你所熟悉的,你能把握住的那种东西。”
所以,电影最擅长的是讲故事,最擅长的是“以小见大”,而不是什么假大空的“史诗”巨作。有关电影的这些最基本、最朴实的道理其实是“常识”,黑泽明说过,中国的导演们也曾经实践过,第四代导演谢晋所拍的《芙蓉镇》所要展现的主题不可谓不宏大,但最终还是把对文革的反思融入到芙蓉镇上几个小人物的命运之中。第五代导演一开始也是这么走下来的,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秋菊打官司》等等无不如此。只是我们不知道,到了新世纪,国产电影一走商业化路线,为何就堕落到“票房决定一切”了呢?
有人把《唐山大地震》看作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走向现代化过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未免有些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味道。《唐山大地震》可能用了一些新的拍摄技术,然而理念并无创新,只是回归了电影的本质和拍电影的“常识”。但愿《唐山大地震》的成功能让这种“常识”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