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进入“端午时间” 各项活动闪亮登场 祭祀很庄重 比赛很激烈
2010年6月15日 07:56 来源:嘉兴日报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昨天,继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节仪式隆重举行之后,我市各项端午节庆活动拉开帷幕。虽然天空时不时飘着零星小雨,可禾城市民参与端午活动的热情丝毫不减,嘉兴由此渐入“端午时间”,各项活动先后登场。

  看,南湖畔祭龙坛上,鞭炮齐鸣,一场庄重的神龙祭祀正伴着猎猎飞扬的龙幡举行着;听,南湖会景园里,锣鼓喧天,一场激烈的龙舟竞渡正随着振奋人心的呼喊声上演着;闻,月河街区金鱼院里,香气四溢,一场精彩的香囊展评正漫着沁人心脾的幽香进行着。

  

  时间:8时30分

  地点:南湖畔祭龙坛

  关键词:庄重古朴

  “维公元二零一零年六月一十四日……嘉禾市民及各方来宾,集于南湖畔之祭龙坛,追远抚今,竭其虔诚,谨以俎馐醪浆之荐,时花雅乐之隆,致祭我神龙始祖……”昨天上午8时18分,南湖畔祭龙坛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46名手持龙旗的大汉笔直站在白色大理石砌就的祭龙坛四周,静候祭祀时间的到来,大风吹动着龙旗发出肃然的猎猎之声。

  上午8时30分,主祭人宣布吉时已到,颇具传统意味的神龙祭在白色的祭龙坛上拉开帷幕。祭台上,鲜花、粽子、五毒节饼等祭品整齐排列;祭台下,长者领着幼童面向巍巍的龙头齐行拜礼。击鼓起香、献花行拜、宣读祭文、集体礼拜、恭送龙头……一个个祭祀环节完全遵照着祖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今日嘉禾,同奔小康。经济繁荣,百业兴旺。政通人和,续写华章。社会和谐,人心昂扬。民生安居,福祉绵长……”主祭人徐鲍培高声地诵读着祭文。红色的卷轴上,用数百字写尽了嘉禾儿女祭祀神龙始祖的恭敬之意、祈祷风调雨顺的虔诚之心。自去年首次主持神龙祭祀之后,徐鲍培再次主持了此次的神龙祭。看着新搭起的圆形祭龙坛,徐鲍培兴奋地表示,有了这样的祭祀场地,今年的祭祀在规模上变得更大更隆重,管理上也更好更完善,以后每一年的端午祭祀也将进行得更加顺利。

  

  时间:9时47分

  地点:南湖会景园 

  关键词:精彩激烈

  昨天的南湖会景园内人来人往,观赛的、拍照的、看景的……无数的人们在振奋人心的鼓声中纷纷往南湖水面翘首望去。远处随着鼓声踏水而来的数支龙舟飞跃在南湖水面上,竞显风流。

  据了解,此次2010年“五芳斋杯”嘉兴全国龙舟邀请赛,共迎来了来自山东、安徽、江苏及我省各地的26支龙舟队伍。昨天,在南湖水面上,他们首先用500米直道竞速比赛展现着流传千年的南湖龙舟竞渡盛况: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你想为哪支队伍加油呢?”南湖岸边,领着孩子的母亲轻声询问着身边的女儿。“我要为划得最快的那一支加油。”女孩看看湖面又看看妈妈说。正要回答,却被女孩率先抢了答案的男孩则颇不赞同地撇嘴道:“我要为划得最慢的那支队伍加油,因为他们划得慢,需要加油。”

  “龙舟赛要有团结精神,我们要在这次比赛中把大家合成一股力,拧成一股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龙舟队鼓手郎为军在小组赛第一轮结束后,跳下龙舟来到岸边兴奋地说。勇夺首轮小组赛第一名的他们,脸上挂满了幸福而纯真的笑容,这支由各个学院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在一派热情洋溢间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同舟共济,力争上游。南湖上,豪言壮语随着水波远远传来,激情飞扬。

  嘉兴进入“端午时间”

  各项活动闪亮登场

  时间:11时20分

  地点:月河街区金鱼院

  关键词:香气袭人

  一踏进月河街区金鱼院内,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令人陶醉。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除神龙祭、赛龙舟等六项主体活动之外,还分别进行了十项群众性活动。昨天,在市区月河街区金鱼院内,此次群众性活动之一的“我做香囊送健康”展评活动首先迎来了四方宾客。来自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300多件香囊作品,用不同的模样、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气息呈现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为传承香囊制作工艺,享受健康娱乐生活,自今年5月中旬起,我市即拉开香囊制作大赛的帷幕。第一阶段首先设置了香囊制作选拔活动,由南湖区、秀洲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荐优秀制作能手精心制作了一批香囊作品,并集中进行了一次初评。

  6月7日,经过初评的300多件香囊作品齐聚月河街区金鱼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示。昨天,当色彩缤纷的香囊精品再次呈现在市民和游客眼前时,立即引来了众人的驻足观赏。

标签:端午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