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个多月,大学毕业生又将纷纷踏出校门,而近期一份调查显示愿意接受“零月薪”的学生增多,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职校毕业生却十分“走俏”,许多学生往往还没毕业,就已经与许多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大有“一技在手,就业不忧”的态势。(《珠江晚报》5月27日)
职业学校,的确不如大学来得名头响亮。不过,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一面是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求,毕业即失业甚至“零月薪”现象并不鲜见,高校毕业生回炉技校职高的消息也时有耳闻;另一面却是职场上高级技工炙手可热,良将难求,不少技工岗位的薪资甚至已经远超大学毕业生。市场才是硬道理,职业教育无论在与市场接轨,还是性价比方面,无疑都凸显其优势。
事实上,条条道路通罗马,大学绝非人才培养的唯一通道,职业学校同样可以出英才。至于孩子究竟适合读大学还是读职校,本应该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来决定,两者的选择本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佳的选择。因此,相对于家长的“文凭情结”,孩子的前途才应该是选择学校的首要因素,切莫让本该成为高级技工的孩子,却因为父母的“文凭迷信症”而耗费青春之余还不得不继续面临待业的挫折与窘境。
此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实同样应该给予文凭上的认同,在职业教育中引入高等教育的元素,并给学生颁发高等教育文凭,也应该成为新时代下职业教育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早在国外已渗透到从幼教开始到中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消防、厨师、医疗、环保几乎样样职业都能在少年期间就让学生有个切身的体会,因此,国外的学生早在考大学之前就能对不同职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完全可以从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作出合理的继续教育选择。至于不同职业之间,更没有国内这般人为的高低优劣之划分,“合适即最优”成为理性的选择。基于上述视点,职校生遭“抢购”,其实已然是市场在投出它的选票,对于这个信号,显然应该重视而不是继续有意无意地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