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记者探营世博杭州馆:没有一滴水的“水世界”(图)
2010年4月13日 08:02 来源:浙江在线
   “海宝,你知道杭州吗?”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在世博杭州馆门口,问一个由杭州一家高科技企业为世博会量身订制机器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我就是在杭州出生的。”机器人海宝的脸颊上浮起了两朵红云,害羞地回答道。黄坤明笑着表示,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欢迎中外游客来杭州。今天,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举行了杭州案例馆竣工交付仪式,黄明坤参加仪式并宣布杭州馆竣工。

  伴随钱潮狂草走进江南水乡

杭州馆犹如一座“水晶宫”

  一走进上海世博园案例联合馆,就会被一面墙给吸引住,远远望去,像是水在墙上荡漾,十分逼真,整个馆就像是一个“水晶宫”,这就是杭州馆,一股江南水乡的气息迎面扑来,一座江南民居展现在了眼前。

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一面白色的墙上,突然出现了一扇圆形石门,一名身着旗袍、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行走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中,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雨水幻化成蜿蜒的溪水,溪水又将带你进“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里。伴随着视频变换,犹如有人用一只手,推开了杭州城市的窗口,钱江潮水滚滚而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如有谁在空际运笔起舞,喷涌的浪花突然幻化成了笔墨。最后,定格在了杭州城,定格了杭州的水,柔美、雄浑、舒展、轻扬。

  “这个展厅取名钱潮狂草,钱潮狂草结合不同书法字体的书写与杭城‘五水’形态相对应,凝练地传达了当下古今文明的碰撞,彰显贯穿整个杭城文脉,实现了整个展馆内容高度综合和已经升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刚介绍说。

  500张笑脸演绎生活品质之城

500人话水

  往左走,便来到了第二展厅。以暴露钢筋的原始水泥为背景,挂上了500位生活在杭州市民的笑脸,在这些人群中,有领导、有市民、有新杭州人、有建设者等等。

  “杭州西湖,水好深”、“因为西湖,生活在杭州,就是一种幸福”……每一个方盒都可以转动,背后书写了他们对杭州水的感悟。

  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一句句自豪的话语,千百年来,杭州依湖而居,湖光山色成为居家后院,水也早就了杭州人独特的性格,用500张幸福的笑脸,是对杭州人生活品质的最好演绎。

地上画着不同年代杭州地图

  当你沉浸在别人幸福的笑脸时,不妨低头看看脚下,那是一幅幅杭州从南宋到现在地图的变迁。“这是一个互动区,游客可以了解杭州的变迁史、发展史,杭州人,可以找找,你现在站的位置,在其他年代又是什么地方。”周刚说。

  时空穿梭展现几代人幸福生活

杭州人家

  从第二展厅穿过一道石门,来到了杭州人家。这户人家的门楼、中堂、古井,无不出自杭州,构筑了一个原汁原味的杭州氛围。而那由9个人组成的雕像群,则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让一家人在穿越时空中团聚。

  周刚介绍说,最左边的小女孩身着现代的衣服,但她的身边的爷爷却是唐朝人打扮,宋代打扮的奶奶正矜座一边只毛衣,中间穿着马褂,儒商打扮的是爸爸,民国年间的人,右边帮小女孩梳头的是妈妈,两位在看报纸的是小女孩的叔叔,正在上菜的阿姨。

  “桌上的菜都是杭州的名菜,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宋嫂鱼羹,还有月饼。”周刚说,这组雕像主要反映了杭州几代人都非常关注杭州治水,并在杭州快乐祥和地生活。

  仔细看,的确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岁月的静好,天赐光华的欣然。五水先杭城人而生、五脉为杭城人而导,在静水流深光影中,记忆、时光、存在、幸福、生生不息。

  杭州馆将在杭州重现

机器人海宝

  在最后一个品水区,每位参观结束的游客都将获赠杭州馆的特供水,让游客深切体会到杭州的关怀来带的丝丝清凉与温馨。另外,杭州馆内还将免费发放旅游消费券,为游客提供减免到杭州旅游参观住宿等优惠。

  当你准备离开杭州馆,伴随你的将是一面贴贴满关于杭州几年来治水的相关报道,这种极富创意的想法,让人感觉,这不是一般的展馆,而是LOFT型地展览。

  周刚说,整个杭州馆采用LOFT空间营造的手法,以当代艺术手法与传统造型为主,结合少量高科技影像技术,形成了一种未完成之感,用以暗示杭城发展正在进行时。这种与世博会流行的精装修之风反其道而行之,更让人获得返璞归真之感。

  此外,杭州馆内各项展品和整体的展示形式在世博会结束后将完整地搬回杭州进行重现,打造永不落幕的“五水共导?品质杭州”案例馆。

标签:世博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