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福祉指数”令人期待 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
2010年3月10日 09:26 来源:浙江在线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昨日表示,全国人大财经委正在调研全新的政府评价体系——福祉指数,这也是“十二五”规划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3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

  福祉指数,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共四个方面。其中涵盖收入与消费、收入分配、健康状况、环境治理、环境满意度、安全感、政府治理(政府廉洁、司法公正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44项指标,这与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相比,显然突出了民生的位置。

  所谓福祉,也就是幸福、利益、福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感受。也因此,“福祉指数”里面主观指标多达15项,据称“这一设置是为了能够对客观情况和主观情况都有所反映。”这对于防止出现类似GDP飙车式的片面追求增长速度,无疑至关重要。

  因为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实际上,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市民,从收入颇丰的白领,到下岗失业的低保户,也有不同的幸福要求,又因为各项物化的指标可以取平均值,幸福的感受却不能平均,因此,“福祉指数”,尤其需要注重各个居民个体的感受,并不是一个增长速度就能涵盖的。

  也因此,“福祉指数”评价体系之下的政府工作,既需要从宏观着眼,又要从微观入手,既寄希望于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又必须注重关乎民生的每个细节。这于官员,理所当然地提出了更高的执政施政要求。“福祉指数”无疑令人期待。

  当然,如果没有一定的压力,福祉指数,不可能成为官员们的自觉追求,也不可能形成合力,最后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在致力于推动这一指数被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同时,还将“建议组织人事部门能将此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显然,只有与官员的绩效挂钩,这一科学、规范的政府评价指标体系,才有望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

标签:两会 责任编辑:张兆利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