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不出门,一些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这种过年方式给中国传统春节带来变化。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个让人特别容易感到幸福的节日,而如今不知怎的,过年的惊喜少了,常常感到很累,还不如在家里上网热闹。”在贵阳市一家国企工作的现年24岁的李莹说。
家在东北牡丹江市的张凌灵告诉记者,由于长年在外读书、工作,老家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很陌生了,即使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如今相见也缺少共同的话题,走亲访友让人精神上很疲惫。
中国传统的新年习俗讲究“走出去”,走亲访友、赶庙会等是过年的重要活动,而对于“宅居”过年的方式,深受年轻人的认同。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正在消失。比如,以前赶集、逛庙会为了买新衣新帽,但现在谁还在意这个?”网友“云淡风轻”留言说,“通过互联网同样可以联络亲情,还能有效地压缩人情消费成本,何乐而不为?”
“长期以来,春节被外界赋予了太多意义,比如辞旧迎新、人情往来等,但在我们年轻人看来,春节应该是一个让人放松的节日。”李莹说,“和家人在一起,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互联网,我们获得轻松,这就够了。”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张继波认为,网络技术使中国人的过年方式日益多元化,“网上庙会、网上年货等多种消费形态的出现,本身便与老百姓旺盛的需求拉动密切相关。”张继波说,春节伴随中国人几千年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产,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需要年轻一代作出努力。但同时,人们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积极寻找新的过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