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新生代农民工”离“新生代市民”有多远 今年“一号文件”
2010年2月2日 08:22 来源:新华网 鲁 宁(上海)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其中。虽说提纲挈领的文字总共才21个字,但在识者眼里,这句话的分量非同一般。

  如果说,2004年至2009年连续6个“一号文件”着眼于应对传统“三农”问题带来的挑战,致力于偿还政府和社会对“三农”的历史亏欠,那么,今年“一号文件”则开始加大针对“三农”的改革力度,应对和化解因“三农”矛盾动态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新挑战。正视并着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恰系应对“三农”新挑战的一个明智之举。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专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跨省流动农民工中占六成份额,总数约9000万人(也有报道称达1亿人)。他们与“首代农民工”迥然不同,从思想观念到穿着打扮已与城市年轻人没有太大不同。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社会群体的总人数正以每年800万至900万的速度递增,不出十年,00后还将不断加入其中,若继续回避这一庞大群体的利益诉求,中国社会的演进将会生出后患无数。

  “新生代农民工”既包括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青年劳动力,亦包含“首代农民工”在城市生育达到就业年龄的青年劳动人口。前者的问题是,这个群体一旦离开农村,尽管在城市打工异常艰辛,不时遭受各种社会歧视,但要让他们返回农村务农在整体上已无可能;后者的问题是,他们从小随父母在城市长大,尽管漂泊生活导致他们普遍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城市就业竞争中缺乏整体优势,但他们压根就不熟悉农业生产,在农村的根事实上已被割断。简言之,“新生代农民工”已不可能返回老家去做农民。

  置于历史的特定时间段内作考量,化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譬如社会保障难题、治安恶化难题、对城市的心理认同问题、社会阶层之间互不认同问题、社会族群歧视和价值观对立问题等等)最有可能见效的突破口,恰恰当从“新生代农民工”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创新,让他们分批转变为“新生代市民”。

  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身份转换,抽象地说先要打破城乡社会二元分裂结构。具象点说则着重于分期分批解决他们的社保、医保、失保、住保和教育保障。其一,把他们纳入城镇职工社保和失保体系,使他们在脱离土地后,失业有低保托底,退休时有社会统筹养老;其二,让他们病有所医,教有所学;其三,保障他们“居者有其屋”——这一条最关键,是确保他们最终转变为“市民”之基础。

  顺此思路,回头再细读今年“一号文件”关于“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安排,正好循着上述思路分别对症下药。尽管文件落实难免会打折扣,但“针对性措施”之“动态特性”则可通过未来的“一号文件”不断得到增补和强化。只要方向明确措施持续,假以时日,“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转换是可以达致的。

标签:农民工 责任编辑:张兆利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