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暖意2009之文化 人文秀洲:文化大繁荣谱写文明和谐乐章
2010年1月18日 08:20 来源:嘉兴日报 沈 洁
    农民家门口建立了图书流通站;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新农村嘉年华”活动越办越红火;作为秀洲金名片的农民画注入市场化元素……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秀洲大地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区委、区政府通过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使“人文秀洲、魅力画乡”的称号成为每一位秀洲人的骄傲。

  【故事一】“几个月前,秀洲农民画在你们的国度举办了画展。”听了这番话,上周访问秀洲区的德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级文理中学师生脸上流露出惊叹的神色。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过秀洲区政府赠送的农民画纪念册。一位金发碧眼的德国教师说,这份礼物格外珍贵。

  去年国庆期间,60幅精心挑选的农民画漂洋过海,“踏上”德国卡尔斯鲁厄市的土地,西洋艺术与东方艺术的激烈碰撞,让德国市民大饱眼福,并被他们誉为“一次神奇的展览”。

  【故事二】“我们的节目获得‘新农村嘉年华’年度总冠军!”这几天,新城街道各社区的居民都在兴奋地传播着这个好消息。经过激烈竞争,新城街道居民的一曲越剧《喜看秀洲新文化》在众多参赛节目中脱颖而出。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去年,由秀洲市民参与的“新农村嘉年华”活动亮相荧屏,秀洲城乡居民可以在电视上定期收看他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故事三】上个周六下午,洪合镇良三村居民老周和往常一样来到家门口的图书流通站借书。“我家做羊毛衫生意,想借点这方面的实用技术书,你能帮我找找吗?”在管理员的帮助下,老周很快找到了他需要的书。

  自从和市图书馆“接轨”后,老周和其他村民习惯了空闲的时候到图书流通站坐坐。3000多册藏书和每月不定期的图书更新,让他们过足了“书虫瘾”。

  【聚焦】经过26年的辛勤耕耘,农民画从一种农民信手描绘生活的载体演变成一张能充分展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金名片”。多年来,秀洲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创作一批农民画精品,培育一支农民画画家队伍,建设一批农民画创作基地,办好一个农民画艺术节”作为农民画文化品牌经营策略和方向。

  秀洲人不仅擅长画画,而且能歌善舞,去年,新一轮的“种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从田间劳作到登台表演,农村居民逐渐适应着角色的转换,连续举办3届的“新农村嘉年华”活动,为普通农民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秀洲区从创作激励、群众参与、创新载体、原创培育等方面提升“新农村嘉年华”的品牌知名度。

  自2008年实现全区各镇图书馆“满堂红”后,洪合镇良三村作为新一轮村级文化建设典型,去年建起了近10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将市图书馆的丰富典藏“搬”到了农民家门口。正如当地一名村民所言,口袋鼓了,脑袋里也需要装一些东西。图书流通站不仅受到本地居民的欢迎,而且新居民也很喜欢,他们成了图书流通站的常客,目前办理借书证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新居民。

  【盘点】去年,秀洲农民画第9次单独组团走出国门,赴德国举办优秀作品展。去年年底,央企中信国安集团公司一举订购收藏了500幅农民画。总建筑面积8650平方米、投资3400万元的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和区文化馆新址建设启动。廉政漫画进社区,送戏送电影到乡村……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去年,秀洲区共送戏下乡119场,放映数字电影1500场次,33.8万农村观众共享视觉盛宴。洪合镇良三村图书流通站“接轨”市图书馆,截至目前共接待读者2300多名,外借图书1712册。

  【点评】“大文化”彰显大气度。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人们,迫切需要精神文化的熏陶。农民画受到国内外人士追捧、在农村图书流通站充电、在“新农村嘉年华”大舞台歌唱等定格的瞬间让人回味无穷。秀洲区大手笔打造的一个个文化精品,让每一个参与者充分感受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无穷魅力。

标签: 责任编辑:张彬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