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集团的“豆与沙发”
这个年尾,对于卡森集团董事长朱张金而言,16万吨漂洋过海而来的巴西大豆是他最大的喜悦。从决定赴巴西从事农业开发,到在巴西南大河洲投下4860万美元设立“阳光公司”,再到接连收获两季优质大豆,作为海宁最大的皮革沙发企业,卡森完成了国内民营企业赴海外投资农业的探路之旅。
卡森在巴西农业开发的远期目标是购买100万公顷土地经营农业,一批中国的农业专家和海宁当地的农民将成为农场的建设者,卡森还将在国内投资后道加工企业,建起一条农产品产业链。
同样是卡森,通过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一系列的品牌并购与设立直营门店,每年给集团带来1.5亿至1.7亿美元的出口,占集团家具年出口额一半以上。目前,该集团在澳大利亚已经拥有155家直营店,销售额在澳大利亚家具业排行第三,行业影响力上升至前三位。
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张军介绍,如同卡森的“豆与沙发”,一方面利用海外的自然资源从事农业开发,进行产品的跨国配置;另一方面打造境外营销网络体系,并结合品牌运作,促进国内产品的出口,这代表了我市企业赴境外投资的两种主流模式。
龙头企业的“跨国风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成为企业谋划全球长期战略的主要方式。嘉兴海外并购的先行者们,正借助海外并购来完成新的产业整合与市场布局。
据介绍,民企、行业龙头为主是我市企业跨国投资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论是卡森、华友,还是巨石,都是在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实力和话语权之后,频频开始境外投资,而境外投资也帮助它们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
巨石是15年前通过玻纤年会与美国公司开始合作的,目前集团在意大利、印度、巴西、南非拥有12家负责贸易的控股公司。去年全球400万吨玻纤产品,巨石就占了23%。目前集团正酝酿下一步将前道工厂也设到海外。
华友公司从2006年至今,在非洲先后投资多个项目,累计投资1亿多美元进行钴镍铜矿的开发、冶炼和新材料深加工。非洲的矿山资源让华友迅速跻身中国第一钴化学品生产商。
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企业,在多年清晰的长期战略和持续经验积累下,逐渐拥有了跨国投资的意识,使2009年成为嘉兴企业境外投资的“井喷年”。
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土跨国企业的蓄势崛起,让政府到企业都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他认为,在招商引资和出口增长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引领有实力的本土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企业基于市场的主动选择,也是全球化时代政府的一种战略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