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建国60周年  > 

农业篇

2009年11月16日 14:32

 

第五轮发展高潮

盘点2007,秀洲农业经济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实现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4.32%,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0元,增长14.3%

定位“现代新型农业”,是秀洲农业又一个新内容。区领导对此的解读是“用打造先进制造业的方法来发展农业”。

 “我们还要在农业功能拓展上努力赶超,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步伐,开发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区农经局局长李荣伟说,目前,秀洲区脱水蔬菜、青鱼干、雪菜、蜂蜜等农产品加工工艺已比较成熟,今后将加大对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力度,推进农业二产的发展。

2008,秀洲区“一心、五园、百家乐”的休闲观光农业格局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西南片以生态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中西片以农业科技与设施观光农业为主,北片以渔业休闲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新格局。李局长说,下一步区农经局将通过增加投入、完善设施、举办节庆、农业招商等途径,巩固和提升14家区级休闲观光农业,为现代都市农业再添一把火。

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是进入新塍镇的一大亮色:沿兴镇路两侧300余米的纵深,十公里的绿色长廊串连三个村落,其间点染着“农家乐”与村民的院落。2000余亩的水果核心区、1500亩的蚕桑示范区、1800亩的苗木示范区、3000亩的蔬菜示范区、1000多亩的粮油作物示范区…….行进其间,满眼的苍翠绿色。园区成为了集生产、生活、生态,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的示范样板。

 

采访地点:油车港镇

    物:金旗明(油车港镇副镇长)

油车港镇与市区近距离对接,作为农业的功能性定位最直接的就是市民的“菜篮子”。随着市场对绿色、生态农产品需求的趋旺,全镇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向着高效生态转型提升。

油车港镇种养业发达:以嘉兴地方土猪品种为特色,全镇年出栏“麟溪”生猪11万头,总量居全区第二;以移动鸡棚、禽菜轮作为特色,年出栏“马厍”家禽210万羽,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二;以生态和绿色为特征,“南湖”葡萄种植面积5000亩,“杨溪”生态鳖、青虾、河蟹养殖面积6000亩、南湖菱种植面积2000亩,基地面积都名列全市前茅,农产品品质享誉市场。

金旗明说,油车港萄萄种植只有近十年历史,从西湖村3户农户带头种植起步,目前西湖村已形成了近800亩精品葡萄产业园,并带动周边栖真村、池湾村、上睦村、麦家村等农户共同发展。转型目标:形成设施先进、高档次的产业园,精品葡萄栽培正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增长。

区里重点培育的十大农业产业中,油车港镇就占了三席——葡萄、生态鳖和南湖菱。

“在杨溪村1000亩商品鱼基地建设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休闲垂钓、水产加工于一体的名优水产品产业园,推广鱼鳖混养为主的优质健康养殖模式,并辐射全镇1万亩池塘养殖水域,进一步延伸生态养殖链。”金旗明说。

如今南湖里已少见了南湖菱,市面上见到的多是产自于油车港,这里有全市最大的南湖菱种植基地,并以每年1000亩的规模在培育。“这是嘉兴的一张名片,要保存好,还要发扬光大。”金旗明说,针对南湖菱的种质退化问题,实施“种子提纯复壮”计划,30亩的南湖菱种子培育基地已于今年建立,通过3-5年连续提纯种质,可望摒除变异,恢复南湖菱的特有种性。

“以陈家坝村、栖真村为中心,900亩的南湖菱示范区呈南、中、北片布局,明年将扩大到3000亩以上。”金旗明说,镇里鼓励农民对低洼水田进行改造,实施“水田种菱”,按每亩产值4000多元计算,不断成长的“南湖菱”产业将会成为全镇农业产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实现农业高效转型,需以科技为支持。

稻田直播技术的推广,使全镇免耕直播率达到了80%,极大地降低了田间耕作人力与物力的成本。2007年,钱家桥村建起生态养殖小区,移动鸡棚与雪菜轮作,收到了双赢的效益。蔬菜产业向后加工延伸,借“食品加工园区”之利,园区内真真老老粽子、家家乐豆制品、美丹食品等大型企业与基地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浙江大学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淡水养殖研究所合作,对北片进行封闭水体水质调控技术研究推广,以求养殖品质全面提升。

组织化转型是实现农业高效提升的关键。油车港镇积极扶持生产性合作社向产后营销型合作社转型,引导产业进一步走市场化道路,2008年成立“秀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正在探索以产后销售订单带动基地品牌农产品的运作模式,营销对象立足嘉兴、瞄准周边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市场及集团供应单位,带动基地面积覆盖全区农产品基地。

以合作社联系生产基地,带动种养业大户。2007年,南湖牌葡萄进入上海大型超市,2008年进入沃尔玛超市,2009年的目标是打进北京、天津市场。 

 

采访人物:周惠英(油车港镇水产养殖大户)

周惠英,全国劳动模范。“杨溪”生态鳖能走到今天,她的带头作用功不可没。

1993年看到甲鱼市场行情不错,她便在自家的两亩承包田里搞起了实验,结果因技术不过关,惨败!“亏了好几万,但想想不甘心。”于是,她又搞了4亩地,改造设施,重头再来。“第二年就净赚了五六万。”看到周惠英养甲鱼赚了钱,有几个村民也开始跟着养。

1996年、1997年那两年,受到“温室甲鱼”的冲击,杨溪鳖的市价从每斤200多块掉到最低时的每斤17块。该何去何从?周惠英一时也迷失了方向。

2000年,镇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养殖大户率先“回归自然”。这一年,周惠英再次投入60多万元,将甲鱼养殖面积扩大到了107亩,成为了全镇养殖生态甲鱼第一大户。 “在外塘仿野生养殖,生态鳖与高档鱼混养。”三年之后,生态甲鱼以高效益给了周惠英欣喜的回报,“分三年、四年、五年鳖,三年的可卖到每斤68块,四年的98块,五年的可卖到118块每斤。”在周惠英等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如今,全镇鱼鳖混养面积已达2100亩。

2002年,周惠英注册了“杨溪”生态鳖商标,并在镇里的大力扶持下,与养殖户们成立了“杨溪”生态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130户。借助品牌,杨溪鳖的效益又提高了2030%

2006年,周惠英又买下了65亩水塘,油车港镇“中华鳖优质苗种基地”就是放在好这里的,以期通过她的示范作用,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年育鳖苗25万只,基本可以满足全镇产业发展的需求。”周惠英迎着夕阳下的微风,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全村老渔塘标准化改造已被列入了全省鱼塘改造的重点项目,如果全村1000多亩老渔塘改造完成,那将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水上养殖的景象。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驱车行驶在秀洲的乡村公路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稻田,累累硕果的枝头,白色的塑料大棚,闪着水光波影的鱼塘,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共同组合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美丽田园。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秀洲新闻网  作者:   编辑:张兆利

 相关稿件
· 秀洲新闻(11.14)
· 秀洲区召开粮油产业产销对接座谈会
· 马家浜遗址发掘遭遇“寒流”
·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阅兵大典
·秀洲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达标利用全覆盖
·秀洲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十一黄金周旅游:国庆出境游 办证有讲究
·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
·成品油市场垄断有望提前打破
·一个老师两个娃 最小山村小学感动中国
·秀洲农民画展亮相德国
·高三生"必备":2010年高考考生11件"大事"早知道
·国庆阅兵分五步骤进行 阅兵式分列式总长66分钟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