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的词条是这样解释人格证书的:人格证书是上海交通大学拟定颁发给毕业生的证书之一,评审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其目的是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以后多少都会引来赞同和不赞同的争论,但是,“人格证书”好像不太一样,我们的值班编辑搜索“人格证书”之后,在前100条链接中居然没有找到一个赞同的声音,置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质疑一:人格证书坦率的说做这种鉴定是很困难的事情,关键就是一种评判方方式,你怎么去鉴定呢?
质疑二:没有这个人格证的时候也不影响我出去找工作,我有了人格证他说我人格优秀或者人格不优秀,人家单位就一定这么觉得吗?
质疑三:像上海交大这样的学校它能够创新出这样的一个评价标准,不知道是校方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12日晚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接受了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独家专访,坦承出台“人格证书”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要今后会坚定的实施,因为这是回归大学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本质。
记者:“人格证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证书呢?上海交大推出这样一个证书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张杰:实际上现在只是一种设想,因为中国大学教育的理念实际上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是我们觉得,我们需要许多有创新能力的这样的一些领袖人才。对于这样的要求来讲,单纯是知识传授这样的一种方式就不够了。
对于交通大学这样的学校,我们培养人可能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表现形式在他的学习,在他的知识传授方面可以用他的学习成绩来表述,在人格养成方面我们也在考虑,人格养成我们强调的是课堂内和课堂外或者叫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因为学习的人格养成可能要更多的通过社会实践,通过他们在给社会做奉献或者是承担社会责任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东西,然后通过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人格做共同的认同或者说是描述。这个也就是产生这样的想法,或许我们在给学生第三个证书,就是关于人格养成方面的一些描述。但是这个就像社会上现在意识到的以及你们意识到的,人格养成的证书的确是一个很难描述的东西,现在还很不成熟。
记者:如何评定学生的人格,咱们现在有没有一个设计?
张杰:有一些设计,但是现在还处在设想阶段,还没有太成熟的东西。比如说我举几个例子,就知道这样一个描述我们的思路,但是同样从我举的例子上你也感觉到实际上还不成熟,比如说学生其实他自发地有很多活动是和人格养成有关的,我们有一个学生社团,他的名字叫做“临终关怀协会”,是由7、80个独生子女组成的一个协会,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周末,周六和周日,他们都到老人院里面去服侍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有的时候甚至陪着这些老人走过他们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感到深深的震撼,孩子们自己意识到他们在人格养成方面的一些需求,他们自己教育了自己。
对于学校来讲,我们就是怎么样能够把学生这些自发的东西我们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另外我们以一种恰当的形式我们把它表述出来,他的很多活动我们都会做综合评估,有一些甚至是要求社会来帮助我们评估,他服务的对象对他进行综合评估,但是就是我说的,这个现在还处在设想和逐步的开始把它变成方案的一个阶段,还不成熟。
记者:人格证书将来和毕业证、学位证一起发的,这两个证书的作用不言而喻,您怎么看“人格证书”的作用?
张杰:我相信,假如说一个工作单位除了拿到成绩单之外还拿到关于这个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描述,以及他人格方面的描述,我相信工作单位会对他的了解更加全面。对于这个学生,我相信,工作单位会根据他的能力以及根据他的人格方面的描述,我想会更加恰当地跟他一起共同设计一个更适合他自己发展的未来。
记者:下一拨毕业的学生,就是2010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都会拿到“人格证书”吗?
张杰:我们在2010年会做一点尝试,应该说整个这样的评估体系,我们自己的计划是希望在四年之后把它完成,因为四年之后的学生是真正育人的理念,四年的时间是跟着这个走过来的。
记者:这个消息出来以后,我们看到媒体和网络上一边倒的质疑的声音,还有一些讽刺的声音,您是怎么看这些质疑的?
张杰:因为前几天我在国外,但是我回来之后我的同事也跟我说了,我说我们学校不必多做什么解释,因为我们只需要,我们认为这个我们是经过了认真的一年半时间的研究,我们做出来的这样的决定,我们相信我们是对的。社会不太理解,我说我们也不必做太多解释工作,因为我们最终,大家看我们的结果就完了。最大的目标是要回归到我们办大学的最根本的定位。大学的最根本的定位是培养人,所以我们现在要把更多的精力或者我们主要的焦点放在如何给我们未来的中国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有用的或者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领袖人才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