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筑起“和合之家” 共创美好生活 ————探访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之行走国界桥
2019年9月25日 11:04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沈 洁 通讯员 葛志强   区委报道组 朱琴燕

  【历史坐标】

  战鼓、马嘶、刀光剑影、旌旗猎猎……站在桥头,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混战画面仿佛投影一般出现在眼前。这座外表并不起眼的三孔石桥,却有着一个相当恢宏的名字——国界桥。

  国界桥位于洪合镇洪合村,横跨九里港,这是吴、越两国的分界河,河北岸属吴国,河南岸属越国,中间矗立着一道界碑。到了北宋年间,有人在界碑处修建了一座桥,命名为国界桥,此桥在明清两代经历了重建和重修。

  这座三孔石柱平板桥长13.2米,宽1.58米,中孔跨径4.4米。石柱由3块长条石并列组成,南孔石柱迎水面的条石被撞击断裂,现用3道槽铁夹箍加固,柱顶设雕刻纹饰的帽梁石,上置桥面石梁。桥面无栏杆,南北两端分别有石阶6级和5级。桥面每孔由3根石梁并列组成,石梁外侧雕刻精致花纹。

  1981年9月,国界桥被嘉兴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像一位亲历者,默默见证着洪合镇在经年累月中经历的翻天覆地变化。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始终不会忘记关于这座古桥的历史典故,也正在不断挖掘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时代刻印】

  国界桥周边一带被称为南北草荡,面积达数千亩,在诸侯崛起、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南北草荡是吴越两国征战不息的主战场。

  居住在国界桥附近的洪合人经常听家里的老人们说起,这里曾经出土过盔甲兵器,这些都是古代战争的遗物。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带兵在槜李城(今嘉兴、桐乡之间)击败吴军,吴王阖闾战死沙场,这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史称“槜李之战”,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

  槜李之战三年后,阖闾之子吴王夫差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议和,在吴国俯首称臣,成就了“卧薪尝胆”的典故。二十年后,越王勾践终于灭吴。

  “国界桥曾经是吴越争霸的象征,但我认为,经过历朝历代的更迭,吴越这两种文化早已从冲突慢慢走向融合。”嘉兴市图书馆原馆长崔泉森说,“而这种融合正好紧扣了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勤善和美’的‘和’字精髓。”

  “和”字在新时代蕴含的意义是和和美美、开放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毛衫业逐渐兴起,随着这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员大量涌入洪合镇,造就了本地户籍居民不足3万人、新居民接近8万人的现状,呈现多民族共融、多元文化交织的碰撞。

  在活跃地方经济的同时,洪合镇认真探索社会治理难题,建起“和合之家”,“以和为贵”,通过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想方设法让多省份的新居民和谐共融,让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织和谐发展,让新居民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和谐音符。

  【精神传承】

  2007年,洪合镇成立嘉兴市乡镇首个流动党员党支部,首创“以新调新”新居民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推行出租房旅馆式管理。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洪合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形成了“网格化连心、组团式服务、信息化集成”工作模式的“洪合样本”。

  今年7月,“和合之家”群团服务驿站在洪合镇农贸市场正式亮相,这是一个集群团议事、群团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重要阵地,也是洪合镇持续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之举。“和合之家”确定了法律维权、创业就业、爱心公益服务、残疾人帮扶、科学普及等30项群团志愿服务内容,并设置了一份群团菜单,以群众“点餐”、群团“送餐”的方式,把群众所需送到群众身边。

  洪合镇党委书记阮春锋表示,国界桥为历代文人称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座古桥历经千年沧桑而屹立不倒,象征着洪合人从古至今的坚毅;驻守凝望而万古长存,代表洪合人对宏伟蓝图的殷殷期盼。洪合镇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是嘉兴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课的开课地,是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地方。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艰苦拼搏、创业创新,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勇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品质世世代代流传。近年来,洪合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居民一起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机场征迁、生态环境整治等攻坚战中不断争先创优、追梦奔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创美好生活。

标签: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