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我市社会各界热议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2019年9月6日 08:4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孔 越 谢梦骑 方 钰

  彰显嘉兴人的文化自信让嘉兴散发更迷人的城市魅力

  连日来,“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在全市引发一波又一波热议高潮。许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兴人,都对“勤善和美,勇猛精进”有着自己的见解——

  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钮月终认为,“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意蕴深远、承载丰厚,体现了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传承历史与创造未来、人文本底与时代召唤的统一。每一位嘉兴人都应在传承“勤善和美”优良传统的同时,立说立行,以钱江潮涌的气势,劈波斩浪,共同推动嘉兴奋力走在长三角城市群前列。

  作为一名“创二代”,浙江奇翼特种服装有限公司总裁陈克定敢于创新,专注于物联网领域的智能穿戴和智能生活优品制造等,他告诉记者,“勤善和美”告诉他要不忘初心,勤劳善良,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质和精神;“勇猛精进”激励勇往直前,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他将坚定践行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坚定推动嘉兴智造,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鸟社工创始人杜金明,开创了嘉兴社工引领义工的全新格局。他认为,“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对社工来说更是一种力量的传播,用实务工作培养、提升、倡导每一位市民“爱”的能力。社工正以专业的服务提升市民的公共意识、家园意识、自治意识,秉承一颗平等的心、专业的心、务实的心,行动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希望通过社工行动,提升每一位市民对爱的理解,用榜样的力量,搭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构建一个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嘉兴大石山人美术馆馆长陈治良表示,“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给自己带来了新的精神动力,他将继续静下心来深入研究传统书画文化精神,努力挖掘本土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精髓,用传统文化手段谱写红色文化的新篇章,用个人的写意水墨作品,为嘉兴文化事业添砖加瓦,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市消防救援支队南湖中队排长朱灯文,9年间参与各类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及社会救援1500余起,成功抢救被困群众1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4000余万元。“只要有群众受困,就值得我们冒险。”他表示,“勤善和美,勇猛精进”是每一名消防人的精神写照,是职责使命指引着他们战胜恐惧,无畏艰险。接下来,他将在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在实战演练中积累处置经验,在不断学习中提升救援水平,努力成为“尖刀的刀刃”,向社会展示新一代“火焰蓝”的青春风采,守护嘉兴百姓的幸福平安。

  在“三农”工作者潘晨看来,“勤善和美,勇猛精进”这八个字也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内在特点共鸣激扬。勤劳向善,是广大农民的质朴素质和传统美德,和谐向美是绿色农业、美丽乡村的现实风貌和未来愿景。勇猛精进是“三农人”负重前行、精益求精、实现“和美”的作风要求和清晰路径。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为嘉兴乡村的秀美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来自嘉兴的运动员李冬崟,在2019年皮划艇世界锦标赛上,与队友一起,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一张宝贵的奥运会入场券。她说,“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追求让人不断进取和超越,这与“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有共通之处,激励着她克服懈怠、推延、畏难和急功近利,追求卓越的成功。在未来的赛场上,她将不断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在顺境中认清自我,在逆境中百折不挠,专注于训练敢于锤炼自己的意志,从而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建设中队中队长蒋凯成,主要负责市区一环以内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他认为“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体现了勤劳节俭、善良和谐、勇于担当的卓越内涵,自己作为一名普通路面民警,在日后的工作中要把人文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交通管理的本职岗位,围绕当前正在开展的交通安全大会战、中心城市品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做好人民“勤务兵”、交通管理“排头兵”、道路管理“工程兵”,从源头管理上提升道路安全与畅通水平。

  “养育一方人的,不光有一方水土,更有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勤善和美是嘉兴历来的高尚品质的传承,勇猛精进是新时代对嘉兴提出的更高要求。”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陈思思希望,每一位嘉兴人都能传承和发扬嘉兴历来崇尚的与人为善、家和万事兴的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勇争先锋、勇立潮头的鸿鹄之志,进一步彰显嘉兴人的文化自信,让嘉兴散发更迷人的城市魅力。

标签: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