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越往下走,听到的群众心声越多” ——督查员的一天
2018年12月21日 08:4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赵 晨 通讯员 赵小琼

  口述人:秀洲区新塍督查组组长邵集

  督查关键词:越往下走,听到的群众心声越多

  群众感受:希望“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经常开展

  

  12月4日,星期二,是无数个普通而平凡的工作日中的一个,天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冬雨。8时20分,我和两名督查员便踏上了前往天福村的路。

  “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开展得如何?问题收集及交办情况怎样?到达天福村后,我们首先听取了天福村党总支书记吕中祥对该村开展“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了该村入户走访、召开纳凉会、收集问题意见、大讨论、问题办理等情况。通过翻看走访宣讲手记、民意诉求征集表等台账资料,我们对问题收集、编号、办理答复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仔细询问,并对“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进行指导。

  “希望‘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经常开展,多了解我们的心声。”就在我们实地走访时,天福村22组的邱金龙迎了上来,并欣喜地表示,家门口的马家桥经过改造提升,原先的安全隐患彻底消除了,他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出门了。

  在与邱金龙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马家桥与桐乡乌镇相连,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该桥由于年久失修,桥堍出现破损现象,这对于居住在附近的天福村村民来说,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村民们迫切希望对马家桥进行修缮。在“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开展后,吕中祥将村民眼前的这一诉求收集在册,并上报相关部门。很快,秀洲区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实地踏勘,并在半个月内完成了改造施工,尽可能减少因施工带来的出行麻烦。

  10时30分,我们督查组3人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西吴村。经过简单的询问后,我们赶往现场督查问题解决情况。在西吴新村小区附近的乌新公路上,车辆依次通行,秩序井然,一面崭新的反光镜显得格外醒目。西吴村党总支书记王新林告诉我们,西吴新村小区南北主要道路转向乌新公路的一个转角路口,因树木草丛长得高而密,致使该路口被遮挡,转弯车辆容易相撞,影响交通安全。“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开展后,这一路口的绿化已进行修剪,反光镜也已安装完成,道路安全隐患随之消除。

  实地检查、随机抽查、入户访谈……自今年8月开展“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以来,类似这样的督查,我们新塍督查组每周都会重复数次。“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督查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新塍是个大镇,村(社区)多、农户数量多,督查工作面广量大。督查组3名同志平时都忙于部门工作岗位事务,这也给督查工作时间、力量上的安排带来一些困难。必须进行有效督查,这是督查组达成的共识。在具体督查工作中,督查组加强联系沟通,无论是督查组成员之间,还是督查组与乡镇之间始终保持联系沟通不间断,这使得督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3个多月的督查,我还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就是,越往下走,听到的群众心声越多。只有学会用脚步去丈量民情、用真情去关心民需、用行动去化解民忧,工作才能做到群众心坎儿上,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才会发自内心地信任党和政府,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检验活动成效的有效标尺。

  【链接】

  群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能办好?满意不满意?为高质量开展全区“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自活动开展之初,秀洲区就成立1个督导组和8个专项督查组,在区活动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分别对王店镇、洪合镇、新塍镇、王江泾镇、油车港镇、新城街道、高照街道、秀洲国家高新区的“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秀洲区通过巡回督查、驻点督查、随机抽查、调阅材料、座谈了解、入户访谈等方式,对照督查工作任务清单,对党员干部走访宣讲、信访矛盾化解、专题破难等情况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特别注重收集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推诿扯皮、办事拖沓、纪律松散等作风问题。

  在实际督查中,秀洲区牢牢把握“三督一查”工作机制,督计划安排,看是否合理有序;督工作进度,看是否顺畅推进;督问题整改,看是否落实到位;查活动成效,看是否显著提升,并建立每周各督查组下基层督查不少于两次、每周四督导工作例会等机制,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全、找深、找透,着力推动“八八战略”在秀洲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秀洲区已深入各镇(街道)开展督查103次,督查村(社区)155个,指导村(社区)131次,发现问题65个。

标签: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