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全市科协所属学会助推创新发展有“妙招”
2018年12月20日 09:1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裘建锋 通讯员 曹阿超

上接国家省级高端智库 下设企业创新服务站点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作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嘉兴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近日,嘉兴市第二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学会服务站)、学会创新服务驿站名单出炉,全市共有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学会服务站)和8家学会创新服务驿站上榜。同时,2018年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名单也于近日公布,嘉兴5个项目入选,数量占全省11个的近一半。

  市科协副主席孙明说,嘉兴成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两年来,市科协主动对接十多个国家、省级学会,把顶尖智力引入到嘉兴企业中,目前已惠及我市电子信息、VR/AR、光伏新能源、时尚产业等诸多领域,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脑力“加油站”开展精准服务

  刚刚过去的“双12”电商购物节,61岁的海宁农民姚生良心情很不错。一个来自杭州的买家,一次性从他的基地买下了200万元的桑黄产品。

  “200万元当天就到账了,不过我更高兴的是,桑黄的市场反响越来越好。”姚生良说话时,笑容一直挂在脸上。桑黄,是一种寄生于桑树树干上的菌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药性论》《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人工栽培始于日韩等国,在我国则刚刚起步。

  2014年之前,姚生良对这种名贵的中药材知之甚少,那时,他还是一个养猪大户,年产商品猪近两万头。2014年3月,姚生良响应海宁市生猪养殖减量提质的号召,卖掉1.8万头生猪后,关掉了养猪场。当时,已经57岁“高龄”的他原本打算就此退休,不过,在市科协等部门的推荐下,姚生良接触到了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掌握的人工种植桑黄技术。

  闲不下来的姚生良心中开始燃起二次创业的火苗。不过,由于人工种植技术要求高,签下专利转让合同后,他心里充满了忐忑。

  “你尽管大胆搞,我们给你找专家,一对一指导。”看到姚生良的难处,市科协利用丰富的智力资源,找到了省蚕桑学会的一位对口专家,精准指导姚生良创业。随后,姚生良出资成立海宁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猪倌”转型成生物公司老总。

  2015年,姚生良试种了1万棒桑黄,初步收获了信心。次年,他扩种到了40万棒。今年,种植量达到100万棒。

  姚生良估算过,今年公司会有3000多万元销售额,“3年内我打算种植规模翻两番,有专家的一对一指导,让我对种植桑黄越来越有心得。”

  日前,浙江省蚕桑学会宏欣生物创新服务驿站入选第二批嘉兴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学会服务站)、学会创新服务驿站名单,农民姚生良在科技创业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重保障。

  “桑黄人工种植科技含量很高,服务驿站的存在,将给我很多专业的帮助。”姚生良说。

  国家顶级智力持续输入嘉兴

  同样落户在海宁市的浙江省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承担着为海宁经编产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开发新产品等重任,近年来为海宁市经编块状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昨天,研究院的实验工厂正在为一个高端客户制作样布。厂长尚浩声说,研究院研发能力逐年增强,合作的客户也越来越高端,像探路者、雅戈尔、九牧等知名品牌都和研究院合作开发新产品,这也给本地经编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

  “比如我们最近合作的深圳顶尚纺织,在业界就很有名,它是国内唯一为巴黎、米兰等时装周提供针织面料的企业。”尚浩声坦言,能够得到这些高端客户的信任,也说明海宁经编产业的研发制造能力领先全国。

  能够在新产品研发上领先业界,除了研究院自身的实力,国家级协会、学会带来的专家资源也助力不少。“这离不开市科协的牵线搭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钟秀说。

  近日,2018年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名单出炉,研究院的项目《合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助力区域经编产业提质升级》在列,这个项目正是通过市科协提交申报的。这个示范项目直接给研究院带来了50万元的资金,更重要的是,研究院和国家级协会平台的沟通更加顺畅。

  国家级协会带来的资源,对研究院的助力效果,姚钟秀看在眼里。“去年5月,我们被授予‘中国针织协会海宁市经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次月,该协会联合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决定将中国针织经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落户在我们这儿。”

  正是由于市科协的上下沟通,一个地方的行业研究院和国家级协会形成了固定的交流机制,研发培训能力快速提升。

标签:科协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