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传统产业“凤凰涅槃”探新路
2018年11月19日 09:17 来源:嘉兴日报 策 划 卓卫明 李飞雄 马毓莉 杨 洁 记 者 徐 佩 通讯员 张 锐

2003年7月18日《嘉兴日报》头版。   ■摄影 记者 李剑铭

从上海松江搬入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电机项目自动化程度高、亩均产出高。■摄影 记者 李剑铭

位于海盐县的嘉兴艾迪西暖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周安月正在球阀装配线上认真工作。“以前这条生产线至少需要10个人,去年开始实施阀门生产线自动化以来,我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她说。   ■摄影 记者 田建明

秀洲区王店镇一家吊顶企业刚刚更新的全自动吊顶扣板流水线开足马力生产,传统的冲压式吊顶扣板机器渐渐淘汰,“机器换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操作员工的危险系数。   ■摄影 记者 王振宇

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平湖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机器人”用电情况。   ■摄影 记者 闻人达 通讯员 陈思思

  2003年7月18日,《嘉兴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报道了前一天召开的全市工业立市大会。这一面向未来五年的重要会议,锚定了嘉兴工业的奋进目标。

  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在会上强调,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临港型工业,进一步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是嘉兴工业尤其是传统产业勇立潮头的决心。敢于突破自我,善于拉长短板,勇于放大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嘉兴传统产业在大浪淘沙中激流勇进,不断唱响转型升级好声音,持续传递提质增效正能量。

  转型突围,以退为进天地宽

  嘉兴工业起步于传统产业,至2001年,纺织、服装、水泥、造纸等传统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70%,嘉兴的区域特色产业、“零资源经济”更是闻名全国。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不断加剧的要素瓶颈,嘉兴经济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十二五”开局之初,缺地、缺电、缺工、缺钱,成为经济发展绕不过的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产业能否成功转型突围,将影响整个嘉兴工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问卷,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嘉兴,首先在思想上得到科学指导。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两鸟理论”,为嘉兴工业尤其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目标、实施路径。

  “调存量、腾空间,使工业发展方式从铺地毯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和资源节约发展。”2012年,嘉兴正式发文,明确以提高资源占用产出水平为核心,实施“两退两进”(原为退低进高、退二进三,现指退低进高、退散进集)。

  退,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如何建立科学公平的退出机制?面对棘手问题,嘉兴迎难而上,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吹响了“亩均论英雄”改革的集结号——根据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五大项指标,每年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赋权打分,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反向倒逼+正向激励”,“亩均论英雄”的“重头戏”是评价结果应用。对A类企业,优先保障用地、用水、用电、信贷需求;对末档企业制定差别化政策……2013年以来,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成为嘉兴各县(市、区)“标配”,嘉兴由此在全省率先实现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全覆盖。

  有了“指挥棒”,“退低进高”的精彩故事在嘉禾大地接连上演。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块占地219亩的土地,过去是一家创办10年的传统木业企业,因经营不善一直走下坡路,亩均税收不到5万元。2012年下半年,整块地连带厂房整体易主,索菲亚家居入驻。“无论是亩均产值还是亩均税收,我们均比之前的企业增长了超过10倍。”索菲亚家居(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美荣如是说。

  腾出要素,换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我市以去产能为主要内容的“腾笼换鸟”工作,已连续5年被省转升办考核为先进。仅2012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腾退低效用地7.8万亩,累计腾出用能空间127.5万吨标准煤。在这期间,全市腾退后新进工业项目832个,新增面积4.3万亩,平均亩均销售收入比原项目提高约8倍,亩均税收比原项目提高约10倍。

  “退散进集”同样成效显著。仅2017年,全市完成“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16540家,其中“四无”企业(作坊)整治12523家,腾出低效用地25105亩,新建“两创”中心28个,占地2489亩,新建标准厂房130万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

  以退为进天地宽。从2012年至2017年,嘉兴完成了六轮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六轮数据画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漂亮增长曲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亩均税收提高了61.4%、亩均工业增加值提高了53.2%、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提高了43.9%、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8.8%。

  智造升级,勇立潮头敢为先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同时代有不同“关键词”。新世纪伊始召开的市委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大力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几个月后,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围绕建成“嘉兴数字城”这一战略目标,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这一时期,我市将丝绸、纺织、机械、化工、轻工等主要行业作为信息技术改造的重点领域,并将工业发展资金的贴息重点放在这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上。

  擘画蓝图定方向,久久为功立潮头。在嘉兴,“机器换人”成为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精彩注脚。

  2012年以来,一场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改浪潮在嘉兴持续翻滚,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尝到甜头——招工压力减轻了、运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在一年一度的全省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工作考评中,我市已连续6年获得优秀,成为全省唯一的“六连冠”。

  通过数据看发展,2013年至2017年,我市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63.1%提高到了81.0%,年均增长率达到17.8%,工业技术改造排名从全省第四上升到全省第二;全市“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总计实施9647个,累计投资达2824.9亿元,实现了规上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2017年,我市还创新提出“机器换人”升级版——“机器人+”,并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智能化技术改造评价规范》,填补了浙江省空白。

  大刀阔斧的“机器换人”,为“嘉兴制造”尤其是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插上了翅膀。在嘉兴,“两化”深度融合则从更深层次改写着嘉兴工业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的内部肌理。

  生产线上机器高速运转,看不到忙忙碌碌的一线员工,只有屈指可数的巡检人员,以及在既定轨道上自动运送丝饼的自动落筒机器人;一台台机械手臂一刻不停挥舞着,在自动化包装流水线上对丝饼进行检验、套袋、码层;每个丝饼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扫一扫”便能知道其“前世今生”……这是新凤鸣集团智能车间的日常。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是我们建厂18年来第三个‘一把手工程’。”新凤鸣集团CIO(首席信息官)王会成说,去年,该集团启动了“55211”信息化工程,也就是用5年左右时间,以互联网为主线有序建成经营管理、生产营运、客户服务、基础技术四大平台和智能工厂示范,构建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安全两大体系,建成一套信息化管控机制,力争到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智能工厂,“目前一期已经完成,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例如,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年人均产量已达428吨,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

  今年9月,备受瞩目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出炉,我市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双双上榜。在此前公布的“2017年度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我市有3家企业榜上有名,桐昆集团和新凤鸣集团同样位列其中。

  从作坊到厂房、从仿制到研发、从贴牌到创牌、从跟风到领跑……改革开放40年来,嘉兴传统产业的成长群像颇为清晰。触摸这些企业共有的基因图谱,我们发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背后,活跃着“设计+”“品牌+”“互联网+”“机器人+”等因子。

  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风云激荡40载,也有企业只是昙花一现,但大批企业是屹立不倒的,持续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有的更是走在了行业前沿。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6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其中就包括了巨石集团、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新澳纺织等,这些企业恰恰都是我市传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格局。纵观嘉兴传统产业成长史,我们发现,每一阶段的转型之路,都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引。去年底,《嘉兴市“六大”传统行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2018~2022年)》出炉,明确聚焦印染、造纸、化工、汽配、五金机械和服装等六大重点领域,实施十大重点任务。

  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新的篇章刚刚开启,精彩故事令人期待!

标签:工业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