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2018年中考招生政策正式出台
2018年5月10日 09:2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俞佩忠 通讯员 夏成伟

综合素质评价首次计入中考 中考满分650分

  记者昨天从市教育局获悉,2018年嘉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已经正式出台,除英语科目外,今年中考文化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与去年相同,考试总分值有所调整,满分值由去年的630分增至650分,综合素质评价首次计入中考,满分值为20分。市本级12所普通高中的招生总数为5195名,比去年减少了7个百分点。

  

  6月13日至15日开考

  中考总分值调整为650分

  与去年相比,除了英语科目听说能力测试提前在5月8日至9日进行外,今年中考的科目和考试顺序均与去年一致。社会·思品、数学两学科为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纸质资料。科学和社会·思品两学科设置选择性内容,供考生自主选择,其中科学学科选择性题目为30分左右,考生可分别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两题中选做一题;社会·思品学科选择性题目为20分左右,考生可分别在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等领域两题中选做一题。所有学科考试均不得使用计算器。

  据悉,今年的中考命题仍由市教育局组织,以学科《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编制的《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容标准和要求命题。试题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在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逐步增加真实情景中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考查,逐步改进开放性试题命题和评分方式。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至0.75之间。

  在时间安排上,全市中考统一在6月13日至15日进行。具体为:13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英语;14日上午考科学,下午考社会·思品;15日上午考数学。在分值结构上,学科考试科目总分为590分(含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体育考试科目满分为30分,实验操作考查满分为10分,综合素质评价按等第赋分计入中考总分(满分值20分),升学考试总分为650分。

  今年,我市首次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等第折算成分数计入中考总分。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指导、监督学校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终评工作。各初中学校要完善初中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各学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根据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认真做好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要求完善公示、复议等制度。名额分配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第必须达到B及以上。

  

  市本级12所普高将招5195名新生

  根据文件,今年的高中招生将严格核定和执行招生计划,不得随意突破招生计划。确因特殊原因需要突破核定招生计划数的,须由学校提交书面申请,采取先报批、后招生的办法,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才能招生。2018年嘉兴市本级普通高中学校共安排计划招生5195人,其中面向市本级招生4530人;市本级中职学校共安排计划招生4480人,中职学校按照全市统筹的原则开展招生工作。

  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严禁擅自提前招生,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特长(特色)招生的专门测试、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的外语水平测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院校考核评价安排在5月中旬之后进行。公办学校除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市有关部门联合批准的嘉兴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嘉兴一中),可面向全市招生外,其他公办学校一律不得跨县域招生。

  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名额分配生招生工作。市本级具有招收定向分配生资格的学校为嘉兴一中、秀州中学、嘉兴高级中学、北师大嘉兴附中四所学校,计划数分别为264名、240名、225名和240名。2018年嘉兴市本级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为50%,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到2021年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60%。

  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在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最低录取分数线原则上可以放宽至当地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下15分(含)以内,降分录取的学生享受当地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上学生相同的收费政策和待遇。鼓励学校多元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学校特长生数量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5%以内,自主招生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20%以内。

  新居民随迁子女升学方面。2018年申请就读我市公办高中段学校的新居民子女,必须是具备我市初中学籍,参加我市中考,同时符合学生法定监护人在本市范围内取得《浙江省居住证》连续3年及以上,并在本市范围内连续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3年及以上(截至2018年5月31日)等条件。法定监护人持有的《浙江省居住证》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缴纳地不一致的新居民子女,可向当前就读初中学校所在地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申请就读。

标签:中考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