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嘉兴篇章
2018年2月26日 08:43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戴纯青

铭记嘱托 奋勇争先 弘扬红船精神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嘉兴篇章

  回望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对嘉兴来说,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红船精神”发源地万众瞩目。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南湖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宣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政治信念。征帆高扬,南湖儿女铭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凝聚起了更加磅礴的前行力量。

  这一年,嘉兴全市GDP跨上4000亿元新台阶,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赶超,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6%,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4年居全省首位!党的诞生地砥砺前行,在奋起直追中加快了历史性赶超。

  这一年,嘉兴实现了劣五类水质断面“清零”,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三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市和县(市、区)率先全部捧得平安金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自治、法治、德治”推向全国。接续奋斗收获殊荣,嘉禾大地继续呈现出政通人和、生机勃发、安定繁荣的良好局面。

  一叶红船向未来,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96年岁月如歌,在激昂的号角声中,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征程阔步向前。南湖是领航的站点,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新航向,把党的诞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依靠的正是“红船精神”这一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指引。

  矢志创新开辟发展天地

  画舫当年包孕大,一篙烟雨换人间。桨声穿越历史长河,激荡回响。在“红船精神”凝聚升华之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熠熠生辉,昭示我们: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日前,浙江省2017年科技创新“成绩单”出炉,嘉兴跻身“优等生”行列领跑全省:在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中列全省第二位,实现历史最好成绩;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获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

  一串数字记录创新足迹;一条走廊将创新串珠成链。2017年7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论坛在嘉兴举行。长三角地区三个重要城市,将通过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初步提出了创新要素集聚共享带、创新产业集聚引领带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带的“三带”功能定位和覆盖全域的“一廊三核六城”的空间布局。

  当城市发展模式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才能焕发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高质量改革、高质量创新、高质量开放,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嘉兴近年来已承担起国家和浙江140多项改革试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验田”已覆盖嘉兴市以及所辖各县(市、区)。

  根据2017年底的统计,嘉兴市实有市场主体已达46万余户,平均每天就要诞生255户。投资主体活跃,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背后,是嘉兴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与创业创新环境优化形成的叠加效应。

  去年,嘉兴率先推行了商事登记“一证化”改革,只需要向综合受理窗口一次申请,就可同时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应许可证,实现“准入”与“准营”无缝对接。而投资项目“在线化”服务、住房保障“最简化”审批、事中事后“集中化”监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群众办事“精细化”预约等特色亮点工作,更是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贡献了嘉兴智慧、嘉兴实践和嘉兴样本。据统计,目前全市91.6%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改革创新的“组合拳”打出了转型发展的更快节奏,也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面对土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利用效率低下的难题,嘉兴率先探索出了一套“亩产论英雄”的顶层设计,以实施ABCD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为切入点,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腾笼换鸟”,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经历着“凤凰涅槃”,从2012年至今,全市已累计腾退低效用地8万多亩,同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效缓解了“土地饥渴”,为引进更多大、好、高项目腾出了空间。

  紧握着步鑫生的那一把剪开中国现代城镇企业体制改革帷幕的剪刀,创新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因地制宜逢山开路、顺势而为遇水架桥,在“红船精神”激励下,嘉兴长缨在手,创新力量如潮猛进。

  中流击水扛起历史重任

  峥嵘岁月,南湖碧波之中,总有一叶红帆引领航向。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昭示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遭遇任何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才能始终走在前列。

  3915平方公里的总面积,328.2平方公里是水域,交织着1.38万公里的河道,河网面积占8.3%。多少年来,“水”这个字是嘉兴人心头一缕沉甸甸的乡愁,也是一方沉甸甸的隐痛:80%的水属于过境水,分别从上游的三个接壤地区进入。生猪养殖、喷水织机、温室甲鱼等产业的极度粗放,成为生态环境的不可承受之重。“水乡缺水”,曾是嘉兴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全市劣五类水体最多时曾占到58%,生态考核也曾在全省11个地市中挂尾。

  2012年9月11日,嘉兴召开千人治水大会,直面嘉兴的水环境,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打好这场治水攻坚战。不久之后,嘉兴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开始了生猪养殖减量提质的生态突围。

  这场攻坚战中,嘉兴一年接着一年打,一任接着一任干,面对重大考验毫不退缩,面对巨大挑战无所畏惧。率先实施“河长制”,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对全市所有市级、县级、镇级和村级等四级河道进行全面排查,调查污染原因,建立“一河一档”;制定每个劣五类水体整治计划,明确时间表、项目表、责任表,将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以污水收集输送处理为重点,深入开展“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年”活动,补齐补强短板;全面开展河湖池塘清淤工程,实时掌握河湖淤积动态,持续实施河湖轮疏……

  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釜底抽薪的魄力,2014年到2017年,嘉兴大市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连续4年获得优秀。嘉兴水环境质量在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市域范围内水质由劣五类、五类为主向以三类和四类为主转变;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由不合格向持续优秀转变的基础上,水质已基本接近上世纪90年代的水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进程中,小城镇绝不能成为科学发展的短板、生态建设的“短腿”。省委省政府发出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号令后,面对涉及内容广、专业要求高、整治人才紧缺的困境,嘉兴迎难而上,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将整治工作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退散进集”、“小城市培育”等重点工作联动推进。为力补村镇建设的自身短板,嘉兴各级发扬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有实的作风,不达目的绝不收兵,乘势而上扩大战果。

  驻镇规划师制度、路长制、“鲜花公约”、城镇管理服务外包、长效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修旧如旧……嘉兴探索出的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多次获得肯定。刚刚公布的2017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考核结果中,“嘉兴军团”表现亮眼,7个小城镇获选省级样板,2个区(市)获优秀,27个小城镇达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场场攻坚战中,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历经考验而焕发光彩,敢行敢试、砥砺奋进写入了当代嘉兴人的座右铭。

  不忘初心创造美好生活

  走进新时代,面对矛盾问题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汇的挑战,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锐意改革的呼唤,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昭示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巩固执政地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从长三角最好,到全国最佳,嘉兴提出了建设“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的目标。历经十三年不懈努力,嘉兴的平安建设成绩斐然,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综治优秀市”称号,率先在全省荣获平安建设“十二连冠”“夺金鼎”“满堂红”,尤其是去年,一座金灿灿的“长安杯”,代表着嘉兴在全国综合治理领域的登顶;95%的安全感满意率,刻录着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满的获得感。

  在平安的底色里,嘉兴准确把握社会变迁,以高质量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病有所医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嘉兴以长效思维打造“双下沉,两提升”升级版,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在逐年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从2015年的64.9%上升到2017年的68.59%,县域内就诊率从79.45%提升到88.07%,基本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仅“急危重”、“疑难杂”疾病才向域外更高等级医院转诊,居全省先进水平。

  作为全国第一个市本级和各县(市)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满堂红”的地级市,嘉兴率先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实施15年基础教育。越来越多的嘉兴学校与各地名校结对合作,越来越多的嘉兴中小学教师、学生走进大城市,在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前沿共享资源。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嘉兴相继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和上海杉达学院等高校合作办学,所办高校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基础教育方面,嘉兴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在嘉兴设立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极大地丰富了嘉兴的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已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嘉兴,提出加强高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目标,全力打造最富人文情怀的文化强市,努力成为东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头羊”。过去一年,嘉兴文化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三。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好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劳有所得到劳有多得、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在红船精神的哺育下,“勤善和美”成为当代嘉兴人共同价值观。

  一名患病妈妈受捐18万元善款后,病情一好转即把善款全部捐出;一届届爱心学子接力至今的嘉兴学院“益满湘西”爱心团队,让更多人看到了来自南湖畔的青春信仰与热血担当;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在雪域高原为来自嘉兴的援建英雄谱写红船赞歌;成千上万的嘉兴义工戴着小红帽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传递爱心生生不息……在多元的社会思潮里,嘉兴人高擎旗帜,以行动阐释社会价值的内核,以满怀深情树立起砥砺前行的信心,一代代红船精神践行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步履铿锵踏上新征程!

标签:篇章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