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勇担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历史使命 ——四论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2017年12月7日 08:51 来源:嘉兴日报 嘉报评论员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的高度,是发展的方向,是奋进的明灯。它穿越革命岁月的浩荡洪流,历经建设年代的火热浪潮,激荡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也必将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要努力“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让思想、认识与行动跟上中国航船的新方位,在新时代的长征中,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红船精神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回望历史航迹,从起航南湖到弄潮中南海、从引领改革潮到引航中国梦,由红船开启的百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就是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立党为公、忠诚为民,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弘扬红船精神,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需要。今天,中国号巨轮抵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踏上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今日之中国,正如中流击水,前方有无限风光,脚下有激流暗礁,更有艰巨的新目标新任务等待攻坚。

  弘扬红船精神,是回顾历史、激励当下,更是指引未来。就像所有的航船,无不是在劈波斩浪中前行。在新时代激流勇进,在新方位乘势而上,尤需发扬红船精神,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重大论断,把决策、改革、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与十九大精神对表、调整、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勇担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历史使命,要敢于激发“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嘉兴是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壮阔航程中,始终勇立时代潮头。行至新时代,率先富裕起来的嘉兴,要率先直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冲破旧思维的禁锢,怎能找到继续发展的动力?不践行新发展理念,如何实现平衡与充分的发展?不增强创造力创新力,怎能在劈波斩浪中前行?一句话,唯有争当创新“领跑者”,勇做改革“弄潮儿”,才能永葆勇立潮头的精神与气魄。

  勇担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历史使命,要始终保持“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历史从来只垂青弄潮儿和实干家。以改革“弄潮儿”的使命自觉,嘉兴在市域层面积极对接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以实干家的勇气担当,450万南湖儿女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行者”目标奋勇前进。行百里半九十。成绩越往后越难被提高,纪录越往后越难被超越,经受新的风吹浪打,跨越新的急流险滩,就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目标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勇担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历史使命,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嘉兴自古就有“人在塘在、塘毁殉塘,终身问责、世代担责”的“跳塘精神”,与红船精神所体现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一脉相承。在南湖水与钱江潮的浇灌之下,依水行舟、忠诚为民的爱民情怀在嘉禾大地根深叶茂。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我们就要永葆一颗人民政党的初心,坚持“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让任何新目标都在人民获得感中产生,让所有新征程都有磅礴的人民伟力护航。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从南湖出发的伟大航船,已经驶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沿着红船开辟的航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南湖儿女志将做好红船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不断从中汲取劈波斩浪、奋楫争先的磅礴力量,力争创造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标签:红船精神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