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桐乡制造”成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7年8月4日 12:29 来源:秀洲新闻网 马国海

秀洲新闻网8月3日讯如何塑造经济增长新动力,打造经济发展竞争新优势?如何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桐乡给出的答案就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响“桐乡制造”品牌。

    据了解,桐乡是传统的制造大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100多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占了98%,整个经济总量中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更是占到了8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20亿元,增长了16.6%。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一系列政策意见,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质量。”桐乡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桐乡制造”为何名声在外?先进制造业又是如何助力桐乡经济发展的呢?对秀洲发展实体经济又有何借鉴意义?8月2日,秀洲新闻网记者跟随全国30多家网络媒体走进桐乡,深入走访企业,一探究竟。

    培育新兴产业 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还是少有人问津的前沿科学。

    走进位于桐乡科技创业园的浙江神州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各种量子通信设备及量子使用理念让大家耳目一新。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国内首家从事量子通信网络商业化建设和运营及相关量子应用技术产业化的企业。“沪杭量子干线”全长260公里,是由“神州量子”承建的全国首条商用量子干线,实现了杭州、上海两地间的量子安全级别语音电话、视频电话和文件传输业务,并在不久前与一家企业签约了首笔量子干线产业服务合同。同时,量子加密业务也已经在浙江省档案局档案系统顺利实施。

    “敢为人先”,使桐乡的先进制造业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我们拥有完整的孵化链条,从低门槛的初创苗圃到6.2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再到3.2万平方米的加速器,为创业者提供了从初创到产业化完整的服务。”桐乡科技创业园主任倪勤华告诉记者,园区已经已经成为吸引上海、杭州等地的高技术人才来桐创业兴业的重要平台,并集聚了一大批像神州量子这样致力于新兴产业的企业。

    今年上半年,桐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2.3和2.7个百分点,发展态势喜人。

    科技创新“给力”桐乡制造

    今年年初,巨石集团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荣誉。作为桐乡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巨石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制造业在桐乡的蓬勃发展。

走进巨石集团的智能展示中心,在360度全景展示屏前,可以实时观看拉丝、络纱、检装等玻纤生产作业的各个工段。坐上有玻纤材料制成的游艇,通过VR技术,可以前往巨石的桐乡、九江、成都、埃及、美国等生产基地。企业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们一一展示了玻纤的应用领域,从汽车零配件到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目前,巨石集团拥有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四川成都、国外埃及四个生产基地,并建立了多条超大型池窑拉丝生产线。“正是凭借创新,推动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一步步做大做强。”公司负责人说,这些年每年都要拿出销售收入的3%以上作为研发投入,用于科技研发、管理创新等领域。2016年,一批创新项目的实施给企业带来5亿多元的效益增长。

    桐乡汽配产业强势崛起

    今年3月,年产60万台吉利变速器项目正式签约;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通过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4月20日,新吉奥集团获得东风汽车1.5万台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订单,为嘉兴迎来首笔过万辆的整车订单……近年来,桐乡市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汽配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新吉奥、合众新能源、吉利汽车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成功落户桐乡经济开发区,全区已拥有汽配企业40余家。

    走进浙江新吉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门口,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房车。“我们依托十多年的整车制造经验,目前主攻房车智造和新能源汽车智造两个领域。”公司营销部副总经理陈君介绍说,公司以吉奥汽车十余年的整车研发及制造经验为基础,联合清华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形成了强大的智造能力。

    “新材料、新能源,以及以汽车、汽配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未来几年桐乡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桐乡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产业链延伸,加快产业聚集,推动以汽车、汽配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标签: 责任编辑:马国海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