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块状经济成功经验现在还管用”
2017年8月4日 08:36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杨 洁 郑小梅 通讯员 邵 坚

  【实践者说】

  “秀洲光伏从产业低谷中起步,先难后易,先苦后甜。我们坚持走特色产业特色发展道路,通过推进‘五位一体’综合试点创新,探索出全国知名的光伏产业‘秀洲模式’。实践证明,传统块状经济成功经验没有过时,对发展新兴产业仍然管用!”

  ——嘉兴秀洲光伏小镇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

  

  2016年10月,全省高端装备特色小镇推进会在秀洲召开。秀洲光伏小镇代表“嘉兴模式”进行重点介绍,得到了省内外领导和专家高度首肯和赞扬。作为国家首批分布式发电应用示范区、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秀洲光伏真正从“内秀于中”走向“推及海内”。一个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研发创新为核心,产业链完善、科技含量高、创业创新活跃的光伏产业生态圈在秀洲锻造成形。

  作为秀洲光伏产业逆势崛起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李斌感触颇深:“国内光伏产业曾经历过山车一样的发展历程。”2012年以前,民营资本热捧光伏产业,国内光伏产业迅速壮大。但“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双反”围剿中转瞬“血流成河”。

  2013年8月,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的无锡尚德宣告破产,震惊世界,让一直稳居国内光伏产业“头把交椅”的江苏一时谈光伏色变。

  就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浙江省政府显示出了卓越的发展远见:太阳能光伏产业是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朝阳产业,道路虽然曲折,前途却是光明的,应该着眼长远,培育发展。浙江是光伏产业大省,产业链发展较为完整。为了解决当时全行业中的共性问题,省政府最终选址秀洲开展光伏产业“五位一体”试点。

  这个试点是秀洲争取来的。秀洲拥有一定的光伏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十分有利。最重要的是,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秀洲下定决心积极争取试点,扛起为光伏产业探路的大旗。

  但光有决心还不够,“五位一体”试点如何推开?秀洲思路清晰,很快亮出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落点在光伏应用上。先拿出区政府大楼屋顶做表率,以高新区为重点,秀洲在全区范围内大力铺开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站建设,让屋顶电站遍地开花。区政府严格履约,每一分钱都按时如数补贴给每一家企业和每一户人家。

  秀洲创造了“处处有光伏、家家用光伏、人人享光伏”的“秀洲现象”,以及探索建立起光伏屋顶“五个统一”开发的“秀洲模式”。一年半以后,国家能源局在嘉兴召开现场会,把秀洲模式向全国推广。

  第二板斧,秀洲将目光落在创新上,从光伏科技创新的高端要素集聚发力。秀洲先后引进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7所知名院校,在秀洲光伏科创园设立光伏研究机构。全省共有4家光伏类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全部落户秀洲。大量光伏高端人才集聚在光伏科创园内。这些高端要素集聚也吸引光伏项目向科创园汇聚。“秀洲的光伏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之所以能领先全国,是因为我们很早就做了这样的布局!”李斌自豪地说。

  第三板斧有点“剑走偏锋”,秀洲抓住光伏产业后端,布局光伏电站的建设、运维、服务、检测、认证。这是玩转“光伏+”的发展思路。

  事实上,这些后端项目的能级同样不可小觑。新晋上市企业“朗新科技”的新能源总部“新耀能源”就设在秀洲光伏科创园。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监控,仅用两年时间,新耀能源已经为全国1930多家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运维服务,发展前景广阔。

  秀洲还引进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检测认证机构——嘉兴鉴衡检测中心,进而把光伏产品的检测认证机构连带引进科创园,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配套。

  坚持特色产业特色发展,李斌说,秀洲一直把光伏产业作为秀洲高新区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把光伏产业推动放在首位。“我做过一个统计,秀洲高新区近三年土地指标中的一半左右划给了光伏科创园,还推出专门的金融政策对光伏项目进行支持和培育,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重点倾斜。”

  一门心思搞光伏产业链培育,一门心思推进光伏产业“五位一体”试点改革,秀洲光伏收获了荣誉,更收获了发展。目前,秀洲区光伏企业数从原来的不足10家,迅速增加至110多家。正是得益于“秀洲模式”的推广,浙江已成为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其中,嘉兴又占全省总量的近一半,相当于占全国总量的近10%。

  在2.9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上半年,秀洲光伏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2亿元。一个“特而强”的光伏产业集聚高地在秀洲加速崛起。

标签:光伏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