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高温时节育种忙,稻花香自汗水来
2017年8月1日 09:10 来源: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曹起铭 通讯员 宋 瑜 摄影 曹起铭

他们不是农民,却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不仅要经受本地高温的“烤验”,每年还要专程飞往海南,在烈日的炙烤下紧张工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眼下正是高温时节,田间地头有这样一群人在忙碌着:他们不是农民,却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不仅要经受本地高温的“烤验”,每年还要专程飞往海南,在烈日的炙烤下紧张工作。他们就是育种人,正是他们辛勤汗水的浇灌,餐桌上的水稻品种才得以不断推陈出新,“舌尖上的安全”才得以保障。

  今年64岁的李金军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自毕业以来,李金军在育种一线已经奋战了37个年头。高温天气对于育种工作者来说,是进行高温试验的绝佳时机。这个夏天,他是如何度过的?记者跟随李金军,体验了高温季节从事育种工作的酸甜苦辣。

  一颗稻谷背后的艰辛

  7月26日上午7点半,记者来到位于王江泾镇双桥村的嘉兴农科院,距离上班时间尚早,但农科院里早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办公楼前,记者见到了李金军,岁月的痕迹留在他脸上的沟壑间和花白的头发上,尽管黝黑的肤色、瘦削的身材与普通农民并无两样,但只要一开口,滔滔不绝说的都是育种理论和经验,一位高级农艺师的风采立刻被勾勒出来。

  刚刚到达办公室,没有片刻休息,李金军马上做起了下田的准备工作。“高温天气,越早下田,工作效率越高。”泡上一壶浓茶,换上一件深色长袖衬衫,戴上草帽,拎起自己的挎包,李金军走向农科院试验田。

  试验田里种着各类水稻样本,水稻育种需要全面掌握各个样本的特性,观察记录必须贯穿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李金军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持之以恒地记录样本的生长习性。

  来到试验田里,李金军首先走向一个样本区,与周边的水稻相比,这里的水稻种植密度明显要大。李金军告诉记者,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密度试验和播种试验,研究的是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种植面积上千亩的大户来说,亩均生产成本压缩一点,他们就能省下一大笔钱。“在播种期间,我每隔5天就要来查一次,通过水量调整成穗率,穗太少会影响效益,但穗太多的话也会过多消耗养分,而且大风大雨容易倒伏。找到这个平衡点正是我们要做的,就是那句话,‘种田容易高产难’。”

  蹲在水稻田旁,李金军开始认真地记录水稻样本的情况,头顶着烈日,汗珠不断从他的两鬓滑下。记录的内容非常繁杂,用种量、成苗率、播种期、株型、齐度、长势,每一项都需要做记录,一个样本的情况记录完毕,他已经是大汗淋漓。放眼整个试验田,还有更多样本数据需要录入,育种人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高温天气对于户外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育种人却甘之如饴。李金军认为,高温天气虽然让育种工作变得更加辛苦,但从农业科研的角度看,未尝不是一个有利因素。“今年的温度比较高,很适合开展高温试验。经过前期的培育,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种抗高温品种的雏形,今年的高温天气非常有利于做试验。”李金军表示。

  李金军告诉记者,一个优良水稻品种的选种、培育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根据水稻品种的特性、抗性、株型、叶片大小和经验判断,从几千个杂交后代品种中挑选出几株有效的株系,然后经过长达8个以上季节的筛选、跟踪、培育,让品种基因稳定后,才能参加省区域试验、省生产试验、审定,顺利的话至少需要8年时间才能推广。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异常艰辛,育种大部分工作时间在田间,播种、杂交、观察、记载、选种、测产品比,甚至施肥、打药等,样样工作李金军都亲力亲为,其中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逐渐升高到38℃。水稻开花时间一般都在上午10点到11点以后,为了记录的准确性,李金军经常牺牲午休时间,为了及时做好杂交水稻的赶花授粉,他和课题组的人员常常是顶着高温烈日,在户外工作8多个小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个时间在户外工作就是挥汗如雨,有的时候回到办公室,发现本子上的字迹都不太看得清,被汗水湿透了,需要仔细辨认才能誊录。”

  李金军也是南繁团队的一员,前不久,他刚刚从海南回来。海南的南繁种子必须赶在嘉兴播种之前运回来,除了收获季节十分繁忙外,水稻抽穗后的去雄杂交阶段也非常紧张。水稻花期短、样本量大,必须赶在父母本植株盛花期内完成杂交授粉工作。因水稻是雌雄同花,去雄就是将第二天用作母本的稻穗,选取近两天会开花的颖花,逐个把每朵颖花内的雄花去掉,杂交配组工作必须赶在当天中午扬花结束前完成,这正是海南阳光最厉害的时候,育种人常常是挥汗如雨。

  一封回信点燃的梦想

  李金军1954年出生于海宁长安镇农村,早在初二读书时就追随同镇一位在当地有名的土专家学育种,开始业余学习农作物育种。在近似痴迷的7年业余育种实践中,他多次骑自行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县良种场、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向专家请教,还曾经收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亲笔回信。

  原来,李金军写信向童第周教授请教如何才能将野稗的多粒特性和稻瘟病抗性转育到水稻中。对一个青年育种迷的狂想,大科学家报以善意的鼓励。童第周在信中说,李金军提出的是一个大难题,但世界上所有难题都值得有心人去探索、攻克,希望李金军能在科技路上不断探索,取得成功。

  童第周的回信更坚定了李金军的育种梦,在当民办教师的7年时间里,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水稻育种试验。1977年,他考入嘉兴农校,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并在读书之余在校搞水稻杂交育种。1981年,他毕业后来到嘉兴地区农科所,在前辈的引领下开始了专业水稻育种生涯。

  至今,李金军的育种生涯已近40年,近几年进入成果快出期,主持、参与国家、省、市项目16个,累计育成品种22个。其中嘉优2号、5号为国家审定品种,并成为浙江省、国家晚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早籼稻嘉兴8号为安徽省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十一五”以来,他主持育成的嘉991、嘉33、嘉优5号、嘉58等品种先后入选省主导品种。

  他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荣获国家、省、市各项奖励共12项,其中,嘉991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11月,他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201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金军来自农村,心贴农民,时刻不忘自己为农服务的重任,急生产所急,继食用优质早稻嘉兴香米之后,育成的嘉58作为中国第一个光身稻、浙江第一个软香米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高产稳产。2013年,秀洲、海宁两个百亩示范方,亩产分别为727.4公斤和718.8公斤,创下嘉兴市常规稻百亩示范方高产纪录;2015年,嘉58已经成为浙江和嘉兴第二大晚粳品种;2016年,嘉58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好品种”。

  李金军参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国家重大项目之后,利用李家洋院士倡导的水稻理想基因培育“嘉优中科”杂交稻。2013年,嘉优中科4号国家晚粳区试产量第一,比常优1号增28.3%,嘉兴市农科院直播2.5亩,经测产实收1.24亩,亩产905公斤,为嘉兴市品种高产纪录。2015年,谢华安院士主持测产嘉优中科3号,亩产917公斤,打破了2013年905公斤的纪录。2016年,嘉优中科1号、2号、3号这3个杂交品种分别通过浙江省、江西省和上海市品种审定。

  说到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李金军常说,全靠各方面的支持。育成更好的品种,为农业生产增添一粒新的种子;为改变粮食生产面貌出一点力,为农民增收开创出更广阔前景;在有生之年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筑起一道坚固屏障,是李金军一生最大的追求和梦想。

标签:王江泾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