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街镇风采
“内外兼修”模式助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2017年6月13日 09:40 来源:嘉兴日报 撰稿 董时纲 沈怡婷 沈 洁

  于外,整齐干净的主干道和两旁住房外立面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于内,过去那种随地乱扔垃圾、随意占道经营的不文明现象渐渐消失。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王店镇通过“内外兼修”的模式,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实现整体形象改观。

  

  制度先行提高整治效率

  路长制、居民会商制、驻镇规划师制、夜巡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的主要原因是王店镇出台了一套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且加以落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整治工作的效率。

  眼下正是盗窃案件容易频发的夏季,王店镇主干道路两旁的居民住宅楼因为外立面改造搭建了脚手架,更是为偷盗者提供了“工具”,然而居民们却没有因此慌张,这是因为夜巡制的实施。上半夜由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自发巡逻,下半夜由施工方派遣监理等人员接替居民继续巡逻,确保没有安全空白,杜绝了盗窃的机会,让居民们安全感倍增。

  小城镇环境要怎样提升才能让百姓满意,这得百姓自己说了算。居民会商制的推行给百姓们一个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驻镇规划师和施工方定期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总结前期整治成果,听取后期整治意见,及时解决矛盾纠纷。最明显的效果是,自兴乐路等主干道两旁住房外立面改造以来,王店镇迄今未出现一起居民上访事件。

  早在去年6月,王店镇就率先聘请了驻镇规划师参与小城市建设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乡镇规划(设计)专业负责人,驻镇规划师负责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驻镇指导和服务。除了在现场指导施工人员外,驻镇规划师在每天下班后还会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工作人员碰头,商讨近期工作重点,给予专业指导。

  

  形象提升展现“花园王店”

  从嘉兴一路驱车到王店,每个人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是驶入镇区后,主干道路兴乐路两旁的建筑物外立面焕然一新。自小城镇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伊始,“形象提升”就成为关键词。通过主干道路修整、道路两边住房和商铺外立面改造等方式,力求打造“花园王店”。在老镇区,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外立面也被国画风格的装饰点缀,在整齐干净的同时平添了几分水墨江南的意境。

  另一个能全方位展现“花园王店”新形象的地标是沪杭公路出入口,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市民休闲公园已经初步成形。据驻镇规划师钱建平介绍,这个公园地面铺设的是彩色沥青,充分考虑公园整体风格、百姓步行和骑行的舒适感和地面色彩与公园植被之间的和谐。如今,蜿蜒的彩色沥青路在绿树葱茏中格外显眼,采用4厘米彩色沥青+6厘米普通沥青的铺设方式,与公园绿化相得益彰,体现了王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休闲公园,人们的视线从地面移到高处,会发现一个花的海洋正在脱颖而出。这里正在打造一个春秋两季的微型花海景观带,在公园内布置3个植物景观带,包括牡丹园、梅花园和杜鹃花园。同时,公园草坪采用混播的铺设方式,实现四季常青。建成后,这个公园将成为王店百姓业余休闲的最佳去处,也能带给从沪杭高速过往的游客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为王店镇对外展示的最佳窗口。

  

  文明行动涵养整体素质

  文明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从今年年初以来,小城镇文明行动就如春风化雨一般逐渐被全镇百姓知晓,也在不知不觉中涵养王店人的整体素质。例如,镇政府对面的梅溪广场是目前全镇规模最大、人群密集度最高的休闲场所,几乎每晚都人山人海,跳排舞的居民、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新居民络绎不绝,让人惊讶的是无论多少人在这里开展活动,整个广场都整洁有序,地面见不到一丝生活垃圾,居民们都很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

  走进熙熙攘攘的王店农贸市场,这里的环境也让人刮目相看,文明的种子也在这里悄悄发芽。尽管摊位挨着摊位,却没有出现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地面也没有菜叶果皮等垃圾。王店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队员经常在这附近巡逻,发放小城镇文明行动的倡议书。

  文明理念为什么能普及的这么到位?王店镇有自己的秘诀。以四喜社区为例,该社区每幢楼都有楼道长,定期召集居民代表、户主代表开会,宣传文明行动,倡导从我做起,然后再由这些代表将文明理念继续传播开去。

  从上个月开始,每月都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加入到王店镇小城镇文明行动中来,5月是“志愿者+大学生”活动月,6月是“志愿者+社工”活动月,7月是“志愿者+党员”活动月,8月是“志愿者+返乡大学生”活动月,9月是“志愿者+教师”活动月,10月是“志愿者+大学生”活动月,11月是“志愿者+机关干部”活动月。

标签:王店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