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访王店镇党委书记李刚
2017年1月16日 08:27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沈洁 朱胜伟 通讯员 董时纲 沈怡婷

  □落实党代会精神·一把手访谈

  立足特色发挥优势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访王店镇党委书记李刚

  编者按 人勤春来早,秀洲区第九次党代会闭幕后,各地、各部门立足抓早抓紧抓实抓好,迅速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积极投入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升级版的行动之中。即日起,本报记者将走进各镇、街道以及秀洲国家高新区,对话一把手,听听他们的新年新梦想,看看他们如何抓好“1331”,奋力实现新突破。

  【现场直击】1月11日下午,在王店镇兴乐路整治提升工程现场,工人们正抓紧时间在非机车道铺设最后一层沥青路面,一条城市景观大道已现雏形。接下来几天,工人们还将对道路北侧进行文化墙景观改造和人行道景观提升,预计工程将在1月20日前完成。兴乐路的改造提升是王店镇打造“三横三纵”小城市交通环线体系的成果见证,也是该镇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的生动写照。

  【新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三镇联创’为总抓手,围绕‘一个核心’,实施‘两大攻坚’,提升‘三项指数’,努力在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民生保障上更进一步,在打造‘现代物流高地、特色工业名镇、梅里宜居新城’上更快一步。”王店镇党委书记李刚表示,2017年,王店镇将立足特色、发挥优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个核心”即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核心。“经济建设是头等大事,产业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载体。”李刚表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获批是对王店镇过去几年经济发展成果的肯定,今年,王店镇将依托现有特色产业体系,加快重点产业项目推进,着力放大平台集聚效应,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现代物流业和集成装饰(吊顶)产业是王店镇的支柱产业,由此催生的现代物流平台和集成装饰平台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后盾。嘉兴现代物流园在去年获评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我们将继续提升发展现代物流平台能级,加快打造立足嘉兴、接轨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更加开放和更加包容的智慧物流平台。”李刚说,今年全镇将要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各1家,并加快推进川山甲二期、上物金属三期、宝湾物流、未名智慧公路港等重点产业项目。

  从浴霸到集成吊顶再到集成墙面、全屋智能家装,集成装饰(吊顶)产业在王店经历了20多年的创新发展。今年,王店镇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鼎美、美尔凯特、品格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实现集成装饰(吊顶)产业从集成吊顶向全屋装配、智能装饰领域拓展,进一步巩固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产业名镇的主导地位。

    李刚表示,在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王店镇还将切实做好“招大引强”、“扶优扶强”、“扶持小微”三篇文章。围绕物流和集成装饰两大特色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做大做强。此外,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两创”中心建设;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也要继续加强,在打击无序发展“散户”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特色工业产业链。

  2016年,王店镇被列入市级小城镇综合整治重点镇,临近春节,拆除违建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中。2017年,王店镇将以打造市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为目标,补短板、出形象,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整治”两大攻坚。其中,小城镇环境整治将优化“一路一带两中心”特色城市风貌定位,打造“梅里水乡、花园小镇”。城乡环境整治将以“无违建镇”创建为目标,深化“优美村落”和“优美庭院”创建,以点带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民生。李刚表示,新的一年,王店镇还将深入实施惠及全镇的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提升当地百姓的文明指数、生活指数和平安指数。为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一支具有铁的担当、铁的行动、铁的纪律的“狮子型”王店铁军也在铸就中,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精彩回眸】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王店镇小城市发展提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王店镇始终坚持以小城市建设为核心,加快现代物流、集成装饰“两大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再次入围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嘉兴现代物流园获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2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5.7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34亿元、财政收入4.93亿元。

标签:王店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