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人物秀 > 人文轶事
软糕包子望蚕讯
2016年5月27日 09:02 来源: 嘉兴日报 梅晓民

  秧凳箬帽拔秧伞,枇杷梨子灰鸭蛋。

  黄鱼鲜肉鳓鲞篮,软糕包子挑一担。

  这是流传于王店当地的一首“望蚕讯”民谣。

  湖州人、清代学者董蠡舟在他的《乐府小序》中说:“缫丝时,戚党咸以豚蹄、鱼鳙、果实、糕饵相馈遗,谓之望蚕信。”

  在蚕宝宝“大眠”至“上山”(也有到开丝车缫丝)的这一段时间,俗称“蚕罢头里”,看蚕的禁忌解除了,蚕房的门也开了,家家都比较空闲。因为丰收在望,亲戚间便往来作客,相互祝贺“蚕花廿四分”,并向蚕娘表示慰劳。这个习俗就称“望蚕讯”。因为蚕宝宝上山了,所以“望蚕讯”又叫“望山头”(在王店土话里,“望”的发音作“梦”)。

  “种田吃一年,养蚕用一年。”种桑养蚕是旧时王店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农民对此寄予着无限的期望。每到大眠,蚕农都要称称蚕宝宝的斤数,采了茧子再过秤比算。如果一斤大眠蚕采一斤茧子,就叫一分蚕花,以此类推。若能一斤采到十分以上,收成就相当好了。所以“蚕花廿四分”便成为蚕农相互祝愿的一句好口彩,也是望蚕讯时必说的话。

  因为看蚕时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回娘家,所以刚结婚的新郎官在这个时候更要去拜访丈母娘。新娘子和新女婿一起回娘家,带的礼物通常有一腿肉、一条鳓鲞鱼,还有鸡呀鸭呀,再加上乡下时兴的软糕、包子、粽子、咸鸭蛋以及枇杷等时令吃食和水果,把一对圆淘箩装得满满的。软糕、包子的馅是甜的,粽子里面也裹着红枣,表示祝小夫妻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早生贵子。而鳓鲞谐音“立想”,寓意心想事成。

  记得小时候,每当看到一对新人挑着、拎着礼物一前一后走进村坊,我便和一群光屁股毛孩子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唱:“软糕包子灰鸭蛋,乌鸡(龟)拉吾(儿)子挑一担,后头娘娘拎一篮。”新人们也不计较我们的朵落(谑戏)话,反而开心地往我们的口袋里塞糖果。

  过几天,新媳妇娘家也要到新女婿家回访,他们带去的礼物除了食品,还有蒲篓、草席以及秧凳、秧伞、箬帽等。蒲篓是王店农家特有的背篓,是“出街佬”装东西的常用工具。秧凳是坐着拔秧用的小板凳,但这只小板凳还装了个燕尾形尾巴,意为子孙代代相传。老辈人讲,如果没有这样一只有尾巴秧凳的话,要被闲人骂“绝尾巴”的,所以娘家一定要送。

  春蚕采茧子的时间约在五月底六月初,天气渐渐地热了,送上草席或篾席是让新人能舒服地度过夏天。而这个时候送秧凳、秧伞、箬帽等种田用具,其实是补送嫁妆,因为蚕乡特有禁忌,秧凳谐音“殃钝”,秧伞音似“养散”,箬帽拟为“捏牢养不出”(王店话“箬”、“捏”同音),这些不吉利的东西如果在出嫁时就带到夫家去的话,会对蚕事不利。而到望蚕讯时,一来蚕事已成定局,不必担心看得好不好;二来即将要开始种田了,补送秧凳等嫁妆,既及时又没有了过多的顾忌,一举两得。这也体现了做父母的良苦用心。

标签:人文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