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小村官在线  >  特别关注
话说“上山下乡”:是历史的进步
2009年10月5日 14:56 来源:天津日报

 

  如今,通过各种渠道去农村的城里人日见其多。我有位朋友是公务员,提前退休了,过腻了大都市的生活,于是就跑到当年插队的内蒙古农村转包了几亩地,来个第二次下乡,悠哉闲哉地过起田园生活来。朋友的本意不是到农村去搞生产经营,他就是想找块庄稼地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田野的空气,回味回味插队的生活。用他的话说,一点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因为兜里有退休金。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三五年一晃而过,一不留神他的规模越来越大:本来有间土坯房暂栖身,现在青砖瓦房盖起了一大溜儿,高门大院,在当地绝对算是豪宅;转包的土地成倍翻番,几亩变成了一百多亩,最初只种点小麦和土豆,而今糜子胡麻莜麦葵花,什么稀罕种什么,许多商家有订单;猪羊鸡牛是自己养的,鸡蛋牛奶都是现成的,想吃什么蔬菜就到大棚里去摘;朋友好打猎,光细狗就有二十多条,他带着我到荒滩里撵兔子的时候,那阵势气派得令人羡慕。

  朋友不知道梭罗和民粹派,但知道陶渊明。晚年的陶渊明“安贫守贱”,日子过得有些狼狈,不免求贷或接受周济;朋友比陶渊明强多了,兜里揣着旱涝保收的退休金,还有那么一大片土地,长工短工都雇,跟解放前的地主老财差不多。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朋友说累,说就像是上了贼船,身不由己,想下也下不来了。

  我觉得奇怪,何以有如此心态?朋友说本想玩玩票,结果把自己套上了,像那些订单啊合同啊各种经营啊,还有跟当地政府的关系啊,搞起来挺麻烦的,你都得惦着啊!

  想想也是。西哲有言: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朋友现在的状态,与过去下乡插队不可同日而语,不仅我们不是过去的我们,农村也不是过去的农村了。

  今天不能复制昨日的故事,21世纪也无法克隆20世纪的上山下乡,表面上看着很相似的东西,其本质未必相同。现在的上山下乡(姑且这么说)没有了意识形态的内容,没有了政策性的统筹分配,到农村去是多元化、多形式、多价值取向的选择——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当村官、城里人在乡村买房子包地、老知青回第二故乡投资、捐款、援建希望小学以及做生意等等,凡此种种,都有一个重要的大前提——个人的选择。

  个人选择的上山下乡,是当今社会的特点,也是历史的进步。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村官 责任编辑:夏一鸣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