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建国60周年

朱雪林:小拖把有大智慧

2009年11月12日 15:04

 

策划主持 徐玲英

  采访整理      

  摄     袁培德

  通      马毓莉

  拖把虽小,却做到了数亿产值,甚至进入美国白宫的采购名单,他是一个精耕细作、创新求变的实业家;经济虽风云跌宕,他提前进入预警程序,最大限度保持了企业的发展能量,他是一个善于捕捉市场行情的操盘手;出身草根,却不乏英雄主义情结,把个人的幸福建立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他是一个有所担当的一家之长

  朱雪林,一个成功多于失败的创业者,一个不甘寂寞的企业经营者,一个历经家业、事业、企业蜕变三部曲,最终感悟到从商者真谛的人生体验者。

  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朱雪林

  一个拖把的技术传奇

  主持人:来采访捷顺,完全是出于这样的好奇:一家做拖把的公司,能把年产值做到几个亿,而且做成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所以,今天我想请朱总首先解答的是:你是如何将一个小小的拖把,做到每年2.6亿元的产值?

  朱雪林:拖把只是捷顺的一个标志性产品。捷顺的产品,除了拖把,还有像挤水系统、喷水系统等。去年我们的产值是2.6亿元,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一行中,不乏大企业,比如宝洁公司的清洁产品,一年产值是几十亿美元;还有像美国的思高、朗美,它们很大一块也是清洁用品。清洁产品的市场很大,关键是你能做多大。

  主持人:那作为捷顺来说,市场扩大到多大容量,你认为是可行的?

  朱雪林:我从2004年转入清洁用品,在这四五年时间内,前几年都是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在发展,近两年也是以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速度在发展。我不敢说捷顺后续的发展到底有多快,但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

  主持人:当前企业最关注的一个词便是金融危机,而捷顺的外向度在55%以上,作为清洁用品行业,金融危机有没有对捷顺产生影响,你的目标有无调整?

  朱雪林:捷顺的调整其实从2007年国家汇改时就开始了:我们把外销比例从65%至70%调整为目前的55%。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捷顺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并迅速回笼资金,因为我们估计客户的资金链肯定会受影响。第二步,我们认为危机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后,原材料价格肯定会大跌,所以我们又在2008年上半年开始有效控制库存、盘活库存,把库存变成资金。通过这两步,捷顺的现金流比平时多出了30%,生产基本未受影响,去年的盈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比前年增长了23%。

  主持人:这多出的30%现金流是不是对今年捷顺的发展非常关键?

  朱雪林:是的,这也是第三步,利用回笼的资金和库存的变现,我们从200811月份起开始抄底,包括铝、塑胶、钢带等原材料。回过头去看,抄底”“得正是时候,因为目前原材料价格比我去年底买进来的时候又涨了大概20%。当然我们不是去做原材料的倒卖,而是成本锁定。第四步呢,因为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实体经济,一定会造成市场疲软,消费信心不足,市场购买力不强,最终导致企业的订单减少,市场会不同程度出现恶性竞争。捷顺努力拓展市场、把握市场,通过各种手段,使内外两个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在经济低迷、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市场拓展是非常困难的,捷顺如何做到逆市拓市?

  朱雪林:我们用了几个办法。一个是加大研发的力度。因为品质和价格对于客户不是根本的吸引力,根本的吸引力在于你能不能提供给他新的产品。新产品能让我们从一个可比的竞争状态,上升到一个相对不可比的竞争状态。二是加强服务的功能。在可比的状态下,客户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在服务上的附加值。

  主持人:拿捷顺来说,从金融危机开始到现在,推出了多少新产品帮助市场拓展?

  朱雪林:捷顺一直比较重视创新。在这几年中,由于创新,捷顺和客户的合作模式有了转变。以前大体上都是以OEM为主,这种合作模式,捷顺是非常被动的。我们通过自己的研发,已经从OEM转到了ODM,也就是客户提供市场信息和导向,我们来参与研发,这样双方的知识产权是共享的,也决定了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我认为拓展的核心是研发,我们700个员工中,100个是搞研发的。

  主持人:普通的清洁用品,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具有技术含量,跟高科技更是很难联系到一起,作为业内人士,你是怎么看的?

  朱雪林:捷顺是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任何一个行业,要做大,有资本就可以;要做精,则要靠内在。我1997年开始做拖把,到2004年,就做一两款,那几年根本就没有发展。1997年时,从台湾过来的最贵的拖把,每把卖到99元人民币,但就那么一款,没有发展。现在我们最贵一把出厂价在30多美元。这把拖把是我们跟世界500强的一家美国公司共同开发的,现在这把拖把已经在为美国白宫服务了。它的核心技术就是能实现边喷水边拖地的双重功能。

  主持人:这是最贵的拖把,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捷顺生产的最先进的拖把。

  朱雪林:拖把本来都是依托水桶、挤水器,捷顺现在开发的产品就是把挤水器去掉,完全可以自动把脏东西挤掉,不再需要人用手去接触。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更新的产品出现。

  应对危机,单靠经验是不够的

  主持人:当你向你周围的朋友介绍说,一把拖把也有这么多技术,一家拖把企业同时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时,理解的人多吗?

  朱雪林:曾经有一个省科技厅的领导到我们企业来调研,可能觉得一个拖把企业应该没啥大花头吧,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结果到了捷顺以后,一直到6点多还走不了。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关键是能不能可持续,而可持续的依托点在研发,做拖把也不例外。关键是企业家的眼光看到的是哪一点?是即时的效益还是可持续的能力。

  主持人:你把自己的眼光看在哪一点?

  朱雪林:当然是可持续。我们一般制订35年中期战略。但是我们每年12月份总结一年的情况后,可能会作些微调。

  主持人:你刚刚总结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几步走,这样的措施是来自过往的经验多些,还是外来的信息多些?

  朱雪林:这个很难说。我也上浙大的MBA,但是我毕业的时候,金融危机还没有爆发。你说浙大老师有没有给我们一些启发性的教育呢,我想也有。有了相关知识以后,才会有自身判断能力的提高。我的感受是,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对资本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以前如果有人让捷顺上市,我完全是躲避的。但是现在我明白,企业要快步发展,离不开融资手段,所以我现在开始关注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往往比实体经济早反应36个月,这给企业一个应对的时间。还有我从1984年开始做企业,或多或少累积了一些经验,捷顺最终的判断和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

  主持人:在整个经济环境波动不断、难以判断的时候,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力?

  朱雪林: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最终还是决策能力。比如原材料价格,去年上半年是单边向上,下半年是单边下跌,今年开始是波段攀升。如果是单边上涨,你可能早一天买早一天划算,但是单边下跌的时候,你早一个小时买都会有损失。到了2009年,它又是T字型上升,你一定要踏准这个波段。所以我们对2009年的采购定位是踏准波段。在这样的价格波段中,踏错一个点位,可以意味着失尽机会。

  主持人:那你在作出判断和决策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每天看交易市场的信息,还是关注金融产业界的报道,或者说就是凭经验?

  朱雪林:应对金融危机,即便是做了50年企业的人也没有这个经验。我每天四点多就起床,六点半到公司,必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一个小时时间搜集信息。因为时差的关系,欧美的信息就是这时候最新,包括几个交易所期货的交易情况、重要经济师的判断,综合各方信息后再回头判断,什么样的信息相对比较准确,是可信任的。我为什么说做企业很累?企业一天可能要用塑胶500吨,1吨贵了200元的话,10万元就去掉了。企业的盈利来自各个细节,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要合理控制成本。

  主持人:你每天六点半就到公司,天天做那么多功课,会不会给你的管理团队带来很大的压力?

  朱雪林:压力谈不上,只能说是引领。这是我个人的性格,危机感比较强。

  主持人: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危机感,是因为你做20多年的企业过程中,时时碰到这样的危机?

  朱雪林:主要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公司最老的员工已跟随我22年了,一般的员工也都跟了我近10年。他们把青春献给了企业,如果企业不好,再让他们去找工作,很难。这些人失去工作,从小的来说,家庭受影响;大的来说,对社会也有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我有责任。说实在的,现在的企业一个不小心,关门是很正常的。你看通用不都申请破产保护了。二是客户,跟我合作的老客户时间最长的也有22年了,人家这么信赖你,帮你做服务,突然之间你的企业不行了,你不做了,他怎么办?所以企业做到一定程度,自己会规范,责任感也会大大提高。

  不甘寂寞、不甘平凡

  主持人:除了累以外,乐趣在哪里?

  朱雪林:我始终认为,人在什么情况下幸福指数最低呢,是想吃没得吃,想说不让说,想做不给做。我累,是自愿要这么累,所以这样的累,是有幸福感的累。

  主持人:那从幸福指数来说,你20多年办企业过程当中,现在的幸福指数处于什么水平?

  朱雪林:排除工作方面的累,我的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可能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幸福的来源就是多赚点钱,为了一份家业,那是一种幸福。现在,幸福除了盈利之外,更多来自员工的和谐,企业发展的蒸蒸日上,给自己的感觉就是一种成就。我认为企业家不见得以盈利为最终目的,要看企业发展的阶段。

  主持人:从一份家业到一家企业,你的幸福感在变化,那你的金钱观呢,在你刚创业时和现在事业有成时?

  朱雪林:刚开始的时候很,求钱。我办工厂的时候,钱是高利从民间贷来的。那个时候发展的欲望很强,家里面渴望赶快把自行车变成摩托车,摩托车变汽车,房子要翻修;企业则要还贷,要筹集更多的资金。现在更多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福利。最初办的是家业,现在是企业,哪一天做到上市就是公共企业,这中间要有个过程。作为经营者,永远要有发展的理念,如果他失去了发展的斗志,这个企业就差不多到头了。

  主持人:在2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有没有遭遇过失败,并对你日后的经营起到很好警示作用?

  朱雪林:我1982年进入乡镇企业,之后还办了个家庭作坊,真正创业是1994年。一路走来,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跟成功者比是失败的,跟失败者比是成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是一路谨慎,偶有大胆决策,但谨慎是第一位的,和我下棋的棋风一样,永远是防守第一。所以太大的挫折没有,但发展速度可能受影响。譬如2000年时,我完全有能力和机会进入房地产业,但最终我还是一直专注在清洁产业。

  主持人:后悔吗?

  朱雪林:不后悔。做企业要有责任心,压力太大,决策自当谨慎。

  主持人:平时生活中有什么爱好来缓解压力?

  朱雪林:没有什么爱好,每天在公司忙碌。周末就是打高尔夫,业余选手中水平还算可以,拿过浙江省的金杆第一。

  主持人:你刚才对自己有个评价:成功者中的失败者,失败者中的成功者,概括一下自己性格,哪一点可以支撑你这个说法?

  朱雪林:首先我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有人问我,如果突然之间不需你管这个企业,你心态能不能调整过来。当然我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我肯定很难接受。像我老婆说我的一样,如果我偶尔在家无事呆上一天,就是楼上楼下走,不知道该如何安置自己。第二呢,跟不甘寂寞相匹配的,我是个不甘平凡的人,我最喜欢看的是这样的连续剧:一个穷村,突然来了一位书记或者能人,虽然有很多曲折,但是这位书记或能人最终把这个穷村带起来了。其实我就是想成为一个能为别人、社会做些事情的人,而不是既无作为又无压力,躲在人群背后的旁观者。第三,我是一个性格开朗又不喜欢太夸张的人,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做企业。

  专家点评

  点评者: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系主任

  副教授 李郁明

  记得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过: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捷顺在清洁用品上做到行业龙头,一个小产品得到了大市场,一个小企业获得了大发展,可以说,这凝聚了掌舵人朱雪林的睿智卓识、真诚信任、勇毅果敢和严谨自律,凸显了他进取的事业心和专注的工作精神。

  市场竞争是残酷与多变的,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朱雪林找准了企业的发展道路,化解了各种危机,有力提升了捷顺的综合竞争力。他通过市场拓展、成本控制、坏账防范等,有效地避免了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提升了企业利润,把危机转化为发展的机遇。他把创新真正落到实处,从OEM转到ODM,并组建了强大的研发队伍。一个小小的拖把,经过创新、研发,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让我们体会到了小产品的威力和魅力。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相聚新秀洲 共展新宏图(下)
·相聚新秀洲 共展新宏图(上)
·秀洲区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
·秀洲区服务业发展大事记
·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阅兵大典
·秀洲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达标利用全覆盖
·秀洲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十一黄金周旅游:国庆出境游 办证有讲究
·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
·成品油市场垄断有望提前打破
·一个老师两个娃 最小山村小学感动中国
·秀洲农民画展亮相德国
·高三生"必备":2010年高考考生11件"大事"早知道
·国庆阅兵分五步骤进行 阅兵式分列式总长66分钟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