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氏家乘》
“秉法持正,勇于为义”,是明代著名官员卜大同一生的光辉写照。
卜大同,字吉夫,号监泉,秀水思贤乡(今秀洲区王江泾镇)人,嘉兴秀水卜氏第七代传人。
卜大同从小聪颖异常,悟性极高。他能目扫数行(文字)强记于心,每日读书不下千言不罢休,所以很早就精通了《春秋经》。等到学习《尚书》时,经常足不出户,勤奋苦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读了整整一个晚上,天亮时看见窗户外有光,惊呼道:“月光怎么这么亮啊?”同室的人对他说:“天亮了,这是太阳光啊!”卜大同听了后,“啊”了一声,急忙趴在桌子上睡了。不一会儿,他又从桌子上抬起头来继续看书了。他的好学精神,令督学楚汪公、闽林公、少傅大学士徐公等人大为赞赏。不仅如此,徐公当众对嘉兴知府说道:“这个年轻人将来定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卜大同并没有让这位徐大学士失望,36岁时考取了进士,被授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奉命审录江南各州郡的囚犯。在任期间,他勤于政务,办事公平廉洁,所以很快被提拔为山西清吏司员外郎,且由承德郎擢进为奉直大夫。不久,湖广巡抚“以淮楚间群盗啸聚汉江,攻剽州县”为由,请朝廷“特设宪臣专理”。于是,卜大同便以蕲黄江防佥事的身份握符前往,恩威兼施,终于剿灭了这一干盗贼,并因剿灭盗贼之功而升迁为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旋即又逢苗民作乱,卜大同率官兵平定了那里的内乱,并写下了《征苗图记》一书。而后,卜大同升迁至福建巡海按察副使。
时值倭寇猖獗,危及沿海百姓,民不聊生,许多官员都害怕担任此职,但卜大同毫不犹豫、义不容辞地应承了下来。有人讥笑道:“那倭寇从海上到陆上,占据了好些个地方,并倚海而居,行动风驰电掣一般,你拿什么去将他们剿灭殆尽?”卜大同听了他的话,不但不恼,反而更冷静了。他一方面身先士卒加强海训,一方面又严整军纪、严惩不法,并联络当地百姓一起抗倭,终于取得了抗倭的胜利,使倭寇三年内不敢再到沿海骚扰。
或许他的业绩太耀眼了,有人便开始恶意中伤起来,但他都没有放在眼中,更不去计较,只道:“做人要秉法持正,勇于为义。”在此期间,他又写下了《历代市舶记》、《备倭图记》两书。还著有《监泉集》。在《备倭图记》一书中,他清晰地写到了钓鱼岛是我国的领土。
因过度操劳,卜大同去世时仅47岁。
卜大同以“慷慨刚方,秉法持正,不畏强权”名闻朝野。
康熙二十六年(1687),在他离世一百三十多年后,嘉兴府八学生向康熙皇帝上书,请求隆重祠祭他。在他们的心目中,卜大同“以劳定国,以死勤事”,是“道德人宗,勋猷世毗”,“才望著名臣之录”。康熙皇帝当场答应了他们,并命嘉兴府操办此事。时至今日,卜大同的事迹还在民间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