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盛周上思匡君,下思利民
2015年12月18日 09:33 来源:嘉兴日报 王金生


 

    《闻湖志稿》

  只要在王江泾一带提起廊下盛家,自元至今,几乎妇孺皆知。

  嘉兴盛氏一脉的始祖叫盛辕。他是宋代枢密使(宰相)盛度的后人,进义校尉朱张恂(1279年,率水师勤王,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而随宋末帝及枢密使陆秀夫等人跳海殉国)的孙女婿。

  盛辕的第八代传人叫盛周。盛周(1509~1563),字文郁,号文湖。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他出生时家道已中落,拮据的家境让年幼却又聪颖异常的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稍微懂事一些后,他便开始勤于书籍了。20岁时,他参加了我们嘉兴县里的考试,一举成为庠生,他“凌跨其伍,流俊郡国”的才华让远近学子所敬仰。

  由于家境贫困,盛周一直过着有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日子;但为人慷慨,一旦有人来造访,他便会竭尽全力去招待他们。

  盛周曾多次参与乡试,但总是功亏一篑。父母年迈多病,他衣不解带地尽心侍候,直至父母双亡。坎坷的遭遇并没有将他击倒,相反的,他更刻苦、更勤奋了。他与沈谧一起在闻湖书院执教,作为谋生的手段;闲暇时间,坚持备考,终于在他43岁那年夺得了乡试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并于次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福建浦城县知县。

  担任浦城县县令时,有一次,盛周要依法惩治当地的一名富豪,前来求情的人非常多,甚至连建宁太守也来说情了,并以危言恫吓。盛周没有被吓住,反而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撩开衣摆昂首挺胸地阔步走出了厅堂。

  后来,刚正不阿、强直不污的盛周被推荐为都官尚书。但他的升迁却招致严嵩干儿子赵文华的妒忌。有一天,赵文华在朝上遇见盛周,讥讽地说道:“东楼虚台省以待,盍往过之?”盛周急忙应道:“士所以望台省者,上思匡君,下思利民耳。今先以身乞怜相府,异日何以自立?”赵文华哑口无言,悻悻地离开了。

  又过了不久,盛周升迁为南京刑部主事,随即又升迁为刑部郎中。在这期间,他更是雷厉风行,“讯狱立决,时多有平反。大司寇有疑难,辄咨委焉”。满朝文武都折服于他。

  随后,盛周出任了东昌(今山东聊城)知府。东昌府是南北要津,车马经常堵塞交通,给当地的居民出行和官府的运输带来极大的困扰。盛周上任后,急忙上书台阁,请求青州、济州两郡协助,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还严惩当地奸猾之辈,一洗积弊;严核官币不容借贷,所属州、邑全部移交清楚;亲问刑狱,少用典杖,一郡无冤。在郡府四周广置驿站之时,他常常利用公事之暇前往各处观看、督促,事无巨细,风雨交加之夜也从不间断,当地的百姓无不称赞。

  然而,盛周的政行和百姓对他的赞誉却遭到严嵩、赵文华等人的极大不满,他们在朝中四处诽谤、排挤盛周。在长期的积劳积累中,在他人的非议中,年仅54岁的盛周含恨猝死于任上。

  盛周为官十年,“上思匡君,下思利民”,“请托馈遗,一无所受”,临死时囊无余资,唯有他生前所著的《滴露堂稿》和《南曹唱和集》。这位大器晚成、勤于仕政、两袖清风的官员,实为后人之表率。

标签:人文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