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民间投资壁垒将破除 温州民资提前“潜伏” “通行证”?
2010年4月2日 08:06
据《今日早报》报道 对温州民资来说,现在似乎是最坏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好的。
据官方的数据显示,现在温州民资有近7500亿元。但在折戟山西煤炭、股市赚钱难的现状下,这7500亿元资金依然没有能找到明确方向。
而就在温州资金迷惘之际,前有一周前国务院鼓励民资进入电信、能源等领域,继之一则“官方放宽民间投资政策即将发布”的消息,或将给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投资之门。
民资获得垄断行业“通行证”?
放宽民间投资的基调,其实早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而近日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最新信息也让这个原本看似有些“虚拟”的设想有越来越清晰的影子,这无疑让原本就活跃到四处寻找投资方向的温州民资欣喜不已。
近日,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发布,而相比5年前的“非公经济36条”,内容会更加细化,并突出执行性,将鼓励民资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铁路支干线建设等领域。
更有消息指出,随着新的非公经济36条(即《意见》)出台,在金融领域小额贷款、村镇银行的管理办法上也会有进一步的举措,包括一直悬而未出的《放贷人条例》等,也可能再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这些令温州民资振奋的消息,再次带给温州民资诸多期许。
温州人林阿信从上海飞回温州,忙着与合伙人们聚会沟通;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就在本周,接待了来自北京知名投资公司的客人,商谈与温州民资合作引入俄罗斯石油生意……
“也在关注,如果有实质性的措施出台,那对温州民资是一个惊喜。”温州环亚创投董事长胡旭苍告诉记者。
温州民资游走在垄断行业周边
折戟山西煤炭之后,创投业也遭遇损失,在没有更好投资方向可去的情况下,多数的民资再度选择回流到房地产去,南京、重庆等地又开始出现了温州资本的身影。周德文坦言,现在温州的资金又开始批量的流入到二三线城市的地产中去,包括大连、武汉以及广州等城市,其地产项目也是铆足了劲来温州推销,吸引温州资本。
“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到目前为止,投资地产也依然是温州资本增值速度最快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房地产依然存在投资机会的情况下,温州资金钟情地产还是情理之中的。”周德文分析。
不过,温州资本不只是一个地产江湖。
早在“新36条”政策明朗化之前,已经有部分先知先觉的温州资本在低调“潜伏”在垄断行业周围。
温商曾旭光是民资涉足石油贸易的先行者。早在2003年,这位华靖集团董事长就从服装老本行跳出来,低调涉足石油买卖、运输业务,相继成立了上海正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华靖投资有限公司,还投入资金建立了自己的油轮。
截至2007年10月底,每个月已经有20多艘油船在为华靖集团旗下正特国际贸易公司运输石油,石油贸易额更是已经达20亿元左右。
虽然参与垄断性行业投资的关卡重重,胡旭苍手持温州资金,还是为自己寻找到了突破口:以小股投资、不直接参与经营的模式,“曲线”参与到资源、石油类等行业中去。据悉,环亚创投在2008年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的一家大型煤炭企业,就有望在今年上市,迎来丰收期。
而相比之下,温州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热情更高,包括华峰氨纶、新湖集团等都积极参与到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行列,报喜鸟、红蜻蜓等温州企业也成功成为村镇银行的主要参股企业。
“其实小额贷款公司的效益并不明显,华峰氨纶等企业之所以积极参与,主要也是为进入金融领域铺路。”周德文分析这些温州资本积极参与小额贷款公司创办的初衷。
对金融业的兴趣,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也并不掩饰,他自己也说,金融领域的投资是一潭深水,却也是一块有潜力的市场;一年经营下来,小额贷款公司还在缺钱和忙碌中继续维持常态,似乎并没有大的变化;这一次,他们期待着随着新“36条”公布后,能给温州民资带来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希望这一次不仅会‘雷声大’,‘雨点会更大’。”周德文说,“如果政策能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那将是对民营资本的真正福音。”
高门槛让温州资本望“垄”兴叹
垄断性行业因为进入门槛高、竞争少以及惊人的高利润让多少民资为之“竞折腰”;虽然一直以来并没有明确的政策限制民资进入,但是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和现实的牵绊,温州民资,对石油开采、铁路等垄断行业也只能“望洋兴叹”。
胡旭苍有别于手持资金到处寻找项目的楼市投资客。2007年,胡旭苍牵头多家温州民企成立东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而后因为思路上与管理方北京杰思产生分歧等,当年11月转而成立环亚创投,当时募集的资金就达10亿元。胡旭苍说,这几年,环亚创投关注的投资领域,主要包括了能源、金融以及电子类;而他多年与能源、金融类投资项目方的接触中,一个最深的感触是,作为民资代表,要参与优质项目阻力重重。
“其实,从现在的政策来看,并没有明确限制民资进入垄断性行业,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门槛障碍,就能轻松将民资拒之门外。”胡旭苍说,一些行业,制定了“达40亿以上的净资产”要求,或者有“必须是实体经济而非纯投资类公司”的规定,都只能让他们对优质的项目望而却步。
政策细则落实是操作的前提
现在政策放开了,自然是突如其来的惊喜;不过,胡旭苍惊喜中也有保守的成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让管理细则明朗化。”他指出。
胡旭苍的顾虑也是多数民资的顾虑。
温州商人身上,最不缺的就是那股敢闯敢拼的精神;但是对曾经的伤痕,他们也会淌血、也会需要疗伤。2009年的山西煤改事件,据统计,温商至少损失了250亿至300亿元,这还是按当初协议价格所做的保守估计。此外,还有在俄罗斯的“灰色清关”事件以及迪拜债务危机遭遇的损失等。
“对民间投资放开的政策让投资无门的温州资本兴奋,但是他们其实也同样担心:会不会像旧‘36条’那样,最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周德文提出。
“在投资金融业上,甚至连外资都比民资更具有竞争力;但是我不认为以套现为目的的外资,会比国内的民间资本具优势。”胡旭苍说。
“放宽投资是一个好消息,为温州民资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流向;但是我们最担心的,还是能否最后具体落实的问题。”多年来都在争取民间融资阳光化的方兴担保董事长方培林也有着同样的顾虑。
正在温州继续忙碌着与战略合作伙伴沟通将他的首华创投扩容的林阿信告诉记者,在新36条消息出来之前,石油开采行业是他不会去碰触的“禁区”,不仅仅因为石油开采是垄断行业进入门槛高,也因为2003年那次陕西石油回收国有事件一样,让一些温州资金受伤记忆深刻。
从山西在老乡们对新36条新政兴趣盎然的时候,去年从山西煤矿投资中抽身出来的温州人谢先生就观点比较保守,“现在在关注二线城市的地产项目,哪里还敢去碰资源类?”
现在的谢先生,一边寻找房地产投资项目,一边等待着山西投资煤矿的10多亿资金能够早日收回,说自己无暇顾及“新36条”可能带给他的新机会。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