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秀洲阅读节 > 阅读沙龙
   精彩推荐
·西方缘何热炒人民币升值?
·真空化的“农二代”:田园牧歌远去后如何就业?
·公众最愿用网络反腐 95.8%人愿打反腐持久战
·北大在校生无证行医致本校医学教授死亡(图)
·透视城市规划之乱:谁是"幕后推手"
·二线城市楼市扭曲:房价半年涨一千
·大学破产让教育也可以优胜劣汰
·记者调查:农村老人的“悲情黄昏”
·“乱收费”少了,“被自愿”多了
   图 片


《目送》

2009年11月19日 09:58

简介:

    《目送》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作者简介:

龙应台:近年来常驻三个地址:香港沙湾径二十五号滨于海,台北仰德大道白云山庄藏于山,金华街月涵堂隐于市。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会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最新评论:

贾直:龙应台的《目送》是本难得的好书。在你看完前几篇,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忍心读下去,读完了,就没得读了。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是她个人的情感。写她与儿子一起逛街时,儿子不愿跟她牵手过街,儿子大了,有了疏离感;写她母亲得了老人痴呆症,反反复复的问她是谁,写她与母亲逛街,母亲的那个爱美样子;写她与父亲同样在过街时,要牵她的手,而她已经人在中年,写她父亲最后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时,由于佣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等等。
  龙应台的文笔优美而细腻,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娓娓道来,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笔端,跃然纸上。只是让人不禁为之唏嘘的是,父母老后的情形。我甚至觉得在美丽文字的背后,龙应台是不是也想到了她老时的情景?由此,你不得不想到自己。
  这个社会是需要关怀老年人的。虽都说老人像孩子,但孩子是生命力的象征,而老,那是英雄迟暮,美人易老时。那是一个成年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时刻,那是垂垂老去等待死亡的时刻。那时,多少预示了人生的悲怆。或者,说的白一点,人,要有个好死!
  我非常喜欢《(不)相信》中所写的,假如我笼统的隐晦的表达的话,那就是理想主义堕落为现实主义,而转向实用主义的过程。是理想沿着这一路线演变而归于世俗的过程。龙应台在文末引用了李叔同的话。我想他是尊重这位弘一大师的。我猜测,她应该非常佩服佛家的圆寂。因为这是将死亡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从容面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似乎应对那些主动舍弃生命者抱有尊敬之情。正像苏格拉底所说,“踏上死亡之途”与“继续存活”,“孰优孰劣”,“只有神明知道”。
  当我们对生老病死充满疑惑时,李叔同在临终前“悲欣交集”四字绝笔及偈语或许告诉了我们他的人生体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以之,共勉!

喜欢月饼的猪: 对于一个出门在外十年的游子看到第一篇非常的感人,那种彷佛把自己内心某种牵挂一下子释放出来,在办公室看的也正是第一篇,毫不犹豫的在网上买下了这本书!(沸点低的我眼角有些湿润)。父母在一日日的老去,我却在千里之外!年少无知的时候无法理解父母的种种,于是远走他乡!而然当自己的年纪一点点的成熟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最喜欢的还是第一篇散文“目送”,让我想到每次离开家的时候站在列车外向我挥手的父母,让我心穿过万水千山回故里。

来源: 凤凰网   作者: 龙应台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秀洲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