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说到白米粥,大家都不陌生。江南产稻,稻出好米,粥是必不可少的主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五十多种粥。他认为:“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意为每天早起,空腹胃虚,可以喝一大碗热粥,使肠胃得到滋养,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
由此可见,粥对于养生来说,确实有诸多好处。一锅文火慢慢熬的白米粥,揭开锅盖,粥香扑鼻而来,晶莹剔透,香稠顺滑,立刻让人食欲大增。用上等大米熬制的粥,稍等片刻,米粥上便浮起一层细腻粘稠的物质,俗称“米油”。这米油可是好东西,是病后、术后体弱之人的首选食物,可使身体早日康复。
小时候,家里基本是早晚两顿粥,中午才能吃上白米饭。下雨天休息时,大人们不用下田劳作,中午便也只能以粥替代。那时的我们正在长身体,薄薄的米粥盛在大海碗中,每顿都要吃上两三碗。小小的个头,捧个大海碗,埋头猛喝的模样,也着实有点可爱。堂哥每次托着粥碗,一边串门一边喝粥,几乎不用筷子,手腕旋转360度后,“呼啦呼啦”,一碗粥便已见底。这时候,奶奶便会从我家锅里给他添上一碗,也在我心里添上了一丝不快,偶尔还会悄悄给他一个白眼,怪他来抢我的粥。现在想来,那点小心思是多么好笑。
下粥的菜极其简单,不是腐乳,就是自家腌的各种咸菜。挑两根已变成金黄色的生薹心菜,横在海碗上,如长虹卧波,显得有点霸气。特别是在晚稻新米上场后,那熬出来的白米粥真个是又香又稠,配上雪白脆爽的盐韲菜梗,两两搭配的美味是拍巴掌也不放的。有时实在没菜,难得也会在粥里加点红糖。糖的滋味实在太有诱惑力,每每吃完粥都还要恋恋不舍地把碗底舔一遍。
前几天去拜访一位老前辈,临近中午留便饭。得知我胃不好,居然主随客意,熬了一锅香稠的白米粥。一盘豆腐,几根爽脆的乳黄瓜,一老一小边吃边聊,感觉胜过那山珍海味。
粥的种类很多,似乎什么食物都能和它相融。除了白米粥,田间地头的时令蔬菜都能成为米粥的好搭档。菜粥、土豆粥、山芋粥、南瓜粥等等,都是饭桌上的常客。虽然现在不缺粮食,但早上吃粥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只为那熟悉的味道,在记忆中一直没能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