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芝麻糖
2016年11月18日 09:00 来源: 嘉兴日报 简儿

  摩尔小区门口有一个炒货店,已经开了很多年。老板是一个中年男人,长得很瓷实,一个人能抡得动一口大铁锅。女人呢,瘦瘦弱弱,看上去身体不太好,但是一双眼睛弯弯的,见了人,还没说话就先笑了。

  两个孩子,大的是姐姐,十来岁,扎一个麻花辫,白皮肤,也长了一双弯弯的笑眼,经常坐在柜台旁看书。弟弟呢,四五岁,穿件小卦,拖着鼻涕,在爸爸的炒锅旁钻来钻去。我每次见到总要把心提到嗓子眼——忍不住对爸爸说,小心烫到了孩子。那个爸爸憨憨地冲我一笑,不碍事,孩子乖着呢。

  这一家人,总是笑嘻嘻,乐呵呵的,日子便格外有一种安然喜悦。这安然喜悦,亦能感染别人。譬如我,每次经过,总要傻傻地伫立一会儿,看那个男人翻动手中的铲子,一下一下,快乐地炒着他的芝麻,仿佛这是世界上顶好玩的一件事。

  芝麻什么时候熟?男人只要闻一下香气就知道。香气出来了,就快速翻几下铲子,把锅从火上端起来,不然芝麻就要炒焦掉。然后把芝麻浇上糖水,揉成团,再摊平,切成薄片。男人的刀功也是了得,一片一片,均匀得很。每次路过,我总要买上一袋。有时候刚起锅,还是暖烘烘的。

  这芝麻糖,甜丝丝,一缕一缕,侵入口舌,粘上牙齿,黑乎乎的。可是一颗心却自是妥帖而欢喜。

  我总是无缘无故地被一些细小的事、一些陌生的人感动。

  譬如那一个清晨,去二院给父亲挂号,出来时在门口的早餐摊上买黑米粥。早餐摊的那个女人,一直热情地与顾客打着招呼。我惊讶地问女人,怎么认识这些顾客?女人说,有几个顾客都是附近的居民,几乎天天都来买早餐的。还有一些是住院部的病人家属,一来二去也就混熟了。女人说话的样子很温婉。

  这时有个人经过,问她,今天儿子没来帮忙?女人说,去上学啦。我问女人儿子多大。女人说,十六岁,在念初中。我想这么算来,女人只有四十多岁,看起来却已经快五十了,头发也白了,十分显老。我看到女人未免觉得有点凄凉,她自己倒不觉得,喜滋滋地从保温箱里拿出一灌牛奶,递到一个骑自行车去上学的少年手中。

  女人搬了一个凳子让我坐。那是一个矮墩墩的木头凳子,大约是从乡下搬来的。我坐在那个木凳子上,心里忽地一暖。寒风中,这个白茫茫的迷雾中的清晨,仿佛也镀上了一层太阳的金色。

  还有黄昏时分,穿过秀洲公园,旋入一个小弄堂,弄堂底有一家阿强面店。经营面店的是一对五十来岁的老夫妻。女人擀面,男人在厨房里切菜、下面。锅子烧得滚烫,雪菜、肉丝、爆鱼,还有小青菜。

  坐在窗边的一张小木桌旁,天光从一扇窗户里透出来,映着绿的葱,红的辣椒,还有卧在面条里的一只荷包蛋。只听那个女人笑嘻嘻地说,闺女,看着你亲,像我家二丫头。我那个二丫头呀,跑去新加坡当老师了。你也是老师吧?那天我听隔壁老王说起你了。

  隔壁的老王,开了一家小超市。我起先不晓得他是学生的家长。有一次去买东西,付账的时候,老王死活不肯收。我说,怎么可以不给钱?这样以后再也不来买了啊。硬把钱塞给他。他搓着手说,谢谢老师。小王现在念中学了,一直念叨着老师您。

  其实,我总是诚惶诚恐,唯恐误人子弟。这时候,一颗心甜滋滋的,并且感到由衷地快乐,仿佛吃了一片芝麻糖。

  超市旁边还有一家夫妻理发店,店里有个小男孩,经常咿咿呀呀地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后来我晓得,那个小男孩两三岁时,从床上掉了下来,医生说没救了,夫妻俩不死心,抱着孩子去了上海。小男孩的命捡回来了,脑袋却摔坏了。

  听说当时报社有个记者发动捐款,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都为那个孩子捐了钱。夫妻俩原本打算带着孩子回老家的。后来没走,觉得这座小城对他们是有恩情的。于是继续在这里开理发店,玻璃上贴着——六十岁以上老人与婴儿免单。

  冬日,我走过那家炒货店时,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啊,我又闻到香喷喷的芝麻糖。迎面走过去,我又邂逅了小城中的陌生人。在烟火俗世中,他们是这样的可亲,坚韧,安然,喜悦。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