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紧锣密鼓
2016年1月27日 09:16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耿俪洳

  本报讯 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54家,覆盖43.4%的行政村……昨天,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2015年,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继续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目标,以“抓质量、树典型、出经验”为总体思路,着力培育礼堂文化,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取得新的成效。据了解,2016年,我市规划再建70家农村文化礼堂。

  培育礼堂文化

  为农村文化礼堂增活力

  农村文化礼堂是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是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及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为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市本级特别制定奖补办法,从2014年至2017年,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扶持重点村文化礼堂建设。据统计,2014年、2015年两年度市本级4个样板村、18个重点村、4个经济薄弱村获扶助。

  农村文化礼堂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注重内涵提升。开展文化活动、活跃农民生活,是农村文化礼堂最基本的功能。2015年,我市各地着力在培育礼堂文化上下工夫,推动文化礼堂从“文化乐园”到“精神家园”、从集聚人气到凝聚人心的深化提升,努力实现“文化礼堂建设向建设礼堂文化”的转化。同时,伴随着文化下派员、文化专管员的全覆盖,农村文化礼堂也逐步形成以专管员为主体,下派员、志愿者相辅助的农村基层文化三支基本队伍。他们担当着“形势政策宣讲员、文化礼仪辅导员、乡风文明引导员、民情民意收集员、文化阵地管理员”的职责。

  秀洲区突出本土文化特色,主打“农民画”主题,定制“画乡秀洲”专属LOGO,在全区文化礼堂推行农民画“定制菜单”,组织开展农民画知识讲座、创作辅导、创意设计等系列活动;平湖市每季评选一次农村文化礼堂特色活动,鼓励打造有文化、有特色的文化礼堂,办出有内容、受欢迎的活动;海盐县开展“欢乐四季·花开漫野”——“百场文艺演出下基层”公益演出活动,每次时间不少于1.5小时,节目不少于10档;嘉善县将全年活动分为“幸福欢乐在礼堂”、“民俗礼仪在礼堂”、“身边最美在礼堂”及“素质提升在礼堂”4大系列90项,推广“星期日活动”模式,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逐步使村民形成相对固定的参与习惯,确保文化礼堂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桐乡市发挥民俗文化活动特色,乌镇香市、大麻镇民间文艺行街活动等均有较高的群众参与度……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在活力得到激发,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对农村文化礼堂的亲近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打造特色品牌

  为农村文化礼堂添魅力

  打造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点。作为党的诞生地,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摆在突出位置,建“红色殿堂”,种“红色细胞”,通过推动党性教育进礼堂,以“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与此同时,我市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也是各显特色、各树品牌。嘉善县将“善文化”的人文内涵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过程,通过挖掘传承“善文化”基因筑牢文化礼堂之“魂”,使文化礼堂成为“向善、学善、扬善”的精神家园。桐乡市以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弘扬德孝文化为主题,开展“好家风”建设、“四好家庭”星级评创、好婆媳好儿女评选等活动,在文化礼堂举行家风家训分享会、乡村道德评议会、最美家庭故事会,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海宁市,以“我们唱村歌、我们办村晚、我们传民俗、我们寻‘最美’、我们听讲座、我们来走亲、我们爱艺术、我们学经验”为内容的“我们的礼堂”八项系列活动,拉近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营造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文化资源,以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发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我市各地也在不断实践中。在桐乡市,以“崇德尚贤”为目标,组织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深入挖掘“历史乡贤”,以乡贤文化熏染良好家风。在平湖市,“乡村记忆”展示引入农村文化礼堂,记住乡情乡愁,以“源于百姓、贴近生活”为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做到“一村一品”。在南湖区,深入挖掘村史村情、民风民俗,结合特定时节组织开展的开蒙礼、新婚礼、重阳礼等符合村庄实际需求的礼仪礼节活动,让村民在传统庄重的仪式中净化心灵、铭刻记忆。

  “努力整合资源、全力提升水平、着力创新机制,2016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还将实现建、管、用、育一体化推进,进一步提水平、出实效。”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