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30日,市第一医院王江泾分院为患者姚来生成功实施腹腔镜下双侧腹股疝修补术,成为秀洲区卫生史上该项目的首例腔镜手术;去年8月28日,市妇幼保健院秀洲分院成功抢救一名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失血6000ml的产妇;上月11日,市中医院新塍分院为一名81岁高龄患者实施两院合作首例五官科手术……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和专家服务,这是去年以来秀洲区通过构筑医疗联合体办医体系主动引领医疗卫生发展新常态,给城乡居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一边是有平台缺场地,另一边是有需求缺技术;一边是三级甲等医院,另一边是二级乙等医院;一边是城乡医疗无法逾越的鸿沟,另一边是浙江医改春风劲吹的先机。“公立医院分级管理模式,双赢空间巨大!”去年初,秀洲区委、区政府敏锐抓住了这一改革先机,顺势而为主动“联姻”,在去年2月市第一医院王江泾分院揭牌开启市本级首个全面托管合作办院模式后,市妇保院秀洲分院、市中医院新塍分院也相继揭牌,一个真正实现“人才资源双下沉,能力效率两提升”的具有秀洲特色的医疗联合体办医体系呼之欲出。
“听说市妇保院秀洲分院揭牌的消息后,我再也不用舍近求远,陪老婆去市妇保院啦!”秀洲居民陈新斌拿出手机展示了不少热心网友分享出来的信息,“内部环境不错,特别是产后病区,不用很多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了。”目前共有7名副主任职称以上的专家每周定期在该院坐诊。与此同时,该院购置了彩超、电子阴道镜、计算机X线摄影、宫腔镜、高频电刀等医疗设备,用腹腔镜手术替代传统进腹手术。截至目前,三家市级医院已先后派驻28名医生到秀洲,其中具有副主任以上职称者占90%。秀洲区累计投入500万元进行医疗设备改造和新增,并向这三家市级医院上派进修人员47人次,实现双向互动。
此外,伴随着看病难的迎刃而解,看病贵也成为过去式。“医疗费用一共花去13000多元,靠着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就报销了8000多元。报销比例比市里要高。”在市第一医院王江泾分院住院近1个月的患者孟传兴算了一笔这样的账。目前,参加城乡合作医疗的患者,到市级三甲医院门诊、住院的报销比例分别为10%和65%,但在镇上医院门诊、住院的报销比例分别高达40%和80%。
一组数据成为秀洲医疗联合体办医体系成效凸显的最佳注脚。去年1至11月,市第一医院王江泾分院手术例数同比增长15.78%,医疗收入增长22.45%。自去年7月托管以来,市妇保院秀洲分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82%,妇科手术同比增长45.32%,分娩数同比增长41.35%,本地户籍分娩同比增长174.31%。市中医院新塍分院自去年11月揭牌以来,已新开设专家、二级专科门诊9个,五官科、骨科、肝胆外科及腔镜手术全面普及。目前,三家分院揭牌后已累计服务群众49万人次。
纵向到村(社区),横向跨省市,医疗联合体办医体系的秀洲模式还在不断丰富起来。如今市中医院新塍分院正在试点的一项医生联村入驻农村服务机制已覆盖该镇西文桥村、桃园村、观音桥村、上仁浜村等14个村。而走进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的大厅,一张标注有数十名上海知名专家坐诊信息的巨幅海报特别引人注目,这几年该院陆续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密切合作。
从2002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到2010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再到2014年构筑医疗联合体办医体系成效凸显,如今,秀洲区正以医疗联合体办医体系为主平台,加快布局覆盖城乡的医改“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