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牵手国资共造产业新增长极
2009年10月9日 11:02
产业链贯通让光电业“发光”
没有动辄占地几顷的高大厂房,没有机器的隆隆轰鸣声,甚至没有繁忙的工作场景,区区40多名工人在临时租用的700平方米空间里,创造的产值却以数千万元计……对于落户秀洲工业区仅3个月、投产仅1个月的嘉兴大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来说,萧条的大气候没有让这个新来者感受到丝丝寒意。相反,随着节后订单量的陆续增加,公司既定的产能计划一再被调整,工时也从最初的8小时增加到现在的11小时,预计进入3月后将24小时满负荷运作。
大晨光电所从事的,正是被越来越看好的半导体照明,即光电产业,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且未来颇具成长性的新兴行业。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我市投资建设的光电产业园的首个实体项目,母公司位于上海的大晨光电更是被赋予了秀洲区产业结构调优、孵化新增长极的使命。
“细”里乾坤
如同大晨光电生产环境的“集约”风格,其产品亦可用“精细”来形容。记者在封装车间看到,一颗颗比米粒更细的晶片经过固晶、焊线、灌胶、烘烤直至最后测试、包装,均由精密电脑数控仪器完成,而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贴片,最终的归宿却与诺基亚、三星等众多国际知名电子厂商相连。
“目前,我们的主要业务集中在LED封装,即介于芯片制造和终端LED消费品的一个中游环节。”公司LED封装事业部总经理杨晓峰拿起一块刚刚封装完成的LED贴片介绍说,像这样的产品,大晨光电一个月可以生产1000万片,然后通过下游厂商,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手机、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的光源。大晨光电引以为豪的一项战绩就是为2007年上海夏季特奥会闭幕式设计制作了超大全彩LED显示屏,刷新了当时国内纪录。
“这是一个10年内不会被看淡的产业。”杨晓峰把这股寒冬里的热潮归结为光电产业日益看好的市场前景。“上海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张江高科技园,最欢迎的三类企业是生物科技、集成电路,还有光电。”
采访中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杨晓峰对该项目的信心。他说,得知大晨光电落户嘉兴,许多原先与母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配套厂商,纷纷来电咨询洽谈,并提出参观考察的意愿,“刚才一个电话就来自GE上海公司,今年3月,GE美国总部会实地来嘉兴考察,讨论与我们的合作事宜。”
基于此种乐观考虑,大晨光电在嘉兴的投资计划丝毫未受宏观环境影响。据秀洲工业区招商人员介绍,正在兴建的该项目一期投资3.6亿元,注册资金8000万元,主要新建蓝绿光芯片生产线、LED贴片(SMD)器件封装生产线等,建成后年产LED蓝绿光芯片10亿片,SMD(表面贴装)器件6000万片,年产值10亿元。
贯通之“道”
事实上,根据大晨光电的规划,封装业务仅仅是其嘉兴战略的第一步。杨晓峰透露说,公司未来将陆续把原本位于上海的芯片制造和照明等业务“平移”过来,如此,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同时也是出于降低运营成本的考量。
在大晨光电入口处,一张一期项目的规划效果图醒目地挂在墙上。该公司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鲍峰介绍说,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该项目预计可在两年内完成全部投资,届时,形成6000平方米的厂房规模,3个楼层分别用于芯片、封装、照明3个产业环节,即产业链的上下游贯通。
在杨晓峰看来,大晨光电初期在嘉兴的发展仍然有不少制约因素需要面对。比如,嘉兴光电产业的基础并不殷实,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配套还要靠上海、苏州、深圳等地外供,同类企业的聚集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等。
“如今已成为光电产业先导区的厦门、大连、苏州、武汉,均是‘马太效应’的典型案例。”杨晓峰认为,要使一个产业迅速崛起,必须通过“造阵”的方式,即通过品牌项目投资带动其相关产业投资的密集落地。而这样的品牌项目,仅仅大晨光电一个还不够。这也正是秀洲工业区今年招商工作的一个重点。
目前,秀洲区对优先发展光电产业给予了诸多政策及配套倾斜。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的长三角光电产业园,将面向新光源、新能源市场,开发建设光电材料与器件、汽车电子与零部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项目。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朱 丹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