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印染行业向左向右?
2009年10月8日 13:55
“由于经贸、环保部门的节能减排要求,企业3个车间正在停产。”9月25日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洪合镇工业功能区的一家印染企业时,发现部分车间静悄悄的。“按照往常的惯例,这时候正是印染行业的旺季,但今年即使没有相关部门的要求,我们还是开工不足。”该企业主要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年初以来,该企业产值出现开办7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0%左右。
事实上,遭遇类似“发展烦恼”的印染企业在秀洲区远不止这一家。秀洲区现有印染企业50多家,其中规上印染企业36家。由于先天的不足,这个曾一度辉煌的产业,在国家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和市场订单不断萎缩的双重压力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那么,正在全面实施“双业并举,转型提升”的秀洲,如何让印染行业换档提速?对此,记者深入企业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
印染业的发展之困
“订单减少”、“开工不足”,这是秀洲区印染企业老总们的共同感受。用他们的话来说,今年这个行业是“活不好做,日子不好过”。
位于王江泾工业功能区的一家纺织整理公司是秀洲区一家规模较大的印染企业,去年产值突破亿元。9月25日,记者来到该企业时,车间里一片忙碌景象,公司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投入5000万元,引进高档机器设备,现在正积极运作,力争早日投产。我们正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档产品,降低能耗,增加效益。”即便如此,今年公司订单还是比去年减少了35%左右,1至8月产值同比减少了30%左右。“一方面是产值的减少,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巨资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迎难而上。”该负责人说。
秀洲区现有印染企业大部分主要是简单的来料订单式加工、贴牌生产,在工艺技术、新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去年下半年以来,秀洲区印染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产能过剩,据保守估计,丝织印染和针织印染总产能只相当于2005年同期的50%左右。加上企业设备落后,印染行业内部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凸显。
高耗能下的低效益之惑
在王江泾、洪合等镇,印染企业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采访中不难发现,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越是规模小的、传统型的,越是电、水、气的耗能大户。一家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印染企业,平均一年用于水、电、气的支出高达300万元至400万元。一企业负责人说:“这块支出是我们印染企业非常大的一项支出。”
来自秀洲区经贸局的调查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秀洲区36家规上印染企业排污692.9万吨,占全区排污总量的84.6%;能耗16.68万吨标煤,占全区总能耗的33.1%;1至7月耗电占全区规上企业用电量的13.6%。
高耗能下产出的却是低效益。区经贸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规上印染企业亩均税金7.08万元,今年上半年亩均税金仅为2.38万元,亩均利润仅为0.68万元。
发展之路向左向右?
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节能减排压力的剧增,部分印染企业亏损较大,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加上设备老化,经营已难以为继。去年,秀洲区36家规上印染企业亏损总额达1200多万元,亏损面达到32.4%。
如何走出困境?唯有调整结构,转型提升。记者了解到,当部分印染企业一味指望经济复苏后企业会有所好转时,一些印染企业负责人早已提前行动,化危为机。嘉兴市新永联纺织整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总经理何正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着手进行结构调整,引进技术,提高印花的比例。“目前厂房设计基本完成,新项目明年上半年将正式投产,届时企业年产值将增加6成左右。”何正说。采访中,不少印染企业经营者还产生了兼并重组或转产的想法,他们迫切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政策引导。
“从未来几年我国印染行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将会向生态、时尚、舒适、健康和节能环保型、资源循环利用型的方向发展,为此,实现印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秀洲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后危机时代即将来临,秀洲印染行业应以行业整合为突破口,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向规模化、高端化和生态化转型升级。即将出台的《秀洲区印染行业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将出台一系列鼓励并购重组、企业转产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快转型提升。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姜鹏飞 高家宽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