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关爱“新三有”助党员创业创新
2009年10月10日 13:32
实施主体:区委组织部
背景介绍:
2005年,我区提出了“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的党内关爱“三有”机制,该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批示。2008年,我区在“三有”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了党内关爱的范围,把关爱的群体从弱势党员拓展到全体党员,把关爱重点从帮助党员生活拓展到党员创业,并把流动党员纳入关爱机制之内。
创新事例:
一是党员创业有帮扶。建立创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首期资金1500万元。基金的投资重点为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项目和具有较大带动效应的重点引导项目。制定出台《党员创业扶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专门用于关爱党员,激发党员创业创新热情,为党员提供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助。专项资金动态保持不低于200万元,每年安排贷款贴息不少于50万元。同时,还建立了创业风险补偿机制,主要对党员创业项目因自然、市场因素导致资不抵债等情况进行创业风险补助,风险资金动态保持10万元。2008年以来,共对19名2008年度创业党员共发放贴息补助资金23.8万元。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对接。组织创业党员开展“走进高校”活动,以借助高校的科技、人才力量,对创业党员进行科学技术对接和帮扶。2008年5月,首批44位党员企业家走进浙大,与浙大专家教授亲密接触,浙大研究生社会实践秀洲基地、浙江大学—王店小家电产业研究中心等6个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组建以9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56名农技指导员为骨干、122名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社会化推广为补充的四级联动新型农技推广队伍。采取设施扶持、新品示范、基地推动、村户合作,进一步强化帮扶手段,把帮扶党员创业和引导党员带动群众创业结合起来。采取由扶助党员和群众签订帮扶承诺书的形式,强化帮带责任。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做到工作计划上墙、联系上墙、帮扶承诺上墙,形成“合作社+党员创业大户+党员+群众”的联动机制,构筑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为依托、党员产业大户为纽带、普通党员为主体、广大群众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已经建立的王店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党员创业服务中心,有党员 7名,帮扶群众 180名,其中特困户和残疾人107名。
二是党员服务有平台。以关怀党员、服务群众、凝聚社会为宗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站作用,开辟网上创业园,将农经、科技、气象、农民信箱等网站内容进行收集和链接,为基层党员干部介绍创业经验、提供创业信息,发布创业政策,提供营销渠道,宣传学用典型。把专家教授的上课辅导课件、联系方式在网上公布,村民在家通过电话咨询、QQ提问、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时向专家教授请教各类疑难问题的解决妙方,使“远教”平台成为农村党员创业的好帮手。王店镇建林村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产业,使“农家乐”从早期单一模式,发展成为综合性观光休闲度假地。新塍镇万民村,把村级远程教育网建成生猪养殖技术的实用技术培训点,现在生猪养殖业已成为全村农业主导产业,每年合作社出栏生猪就达3.5万头。新塍镇潘家浜村在打造“远教村”建设中,全村党员户、种养殖大户和52%以上的村民在家里就能上网浏览远教网。坚持把课堂办到田头,知识送到门口的办法,聘请浙大教授、科技特派员、职能部门责任人和“土专家”作为“田头党校”专兼职培训师资,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为阵地,依托“田头党校”这一学习教育平台,通过上课培训、网上查询、田头指导和基地示范等方式,为种养植党员和专业户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服务。2008年以来,全区已开办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达623人次。同时,不断拓宽“田头党校”的辐射面,根据不同行政区域、不同产业区块,在相对集中的产业集聚地分别设立“技术培训服务站”。油车港镇通过设立水果栽培技术培训服务站、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服务站、生态鳖养殖技术培训服务站等,使田头党校的培训知识能够直接与种养基地的生产实践紧密挂钩,提高了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
三是党员流动有家安。为使广大流动党员能及时找到党组织,我区建立健全“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在秀洲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各镇(街道)、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党工委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各村(社区)、各类市场、较大的企业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点,通过定点定人、上门服务、发放《致流动党员的一封公开信》等措施,鼓励流动党员亮明身份。目前,全区共有138名流动党员在各基层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设立服务咨询电话、发放联系卡、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为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亮身份、比作为、亮岗位、比贡献”等活动,让流动党员扎根秀洲,立足本职岗位,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建立由组织部、公安分局、新居民事务管理局等单位参加的流动党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通过建立双向联席制度,进一步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之间的联系,着力构建起“两地管、双负责”的管理体制,消除流动党员管理中的“空白地带”。通过建立专人联系和帮扶制度,组织有能力的本地党员、党员志愿者与生活困难的外来流动党员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通过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流动党员学习培训活动,让流动党员学到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进一步激发流动党员扎根“第二故乡”创业创新的热情。
成效评价:
通过建立各级党员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创业扶助资金、技术帮扶、流动党员安家工程等一系列的举措,形成“党员创业有帮扶、党员服务有平台、党员流动有家安”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双带”作用。
来源:
区委组织部
作者: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