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浙江科技工程学校的张月强老师和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张建国老师坐到了同一个办公室里,一位是同济大学机械专业的研究生,一位是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实践型数控专家,两人将共同引领学校合并后机械制造部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我市今年为整合集聚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优化市本级专业布局所带来的结果。
2007年我市率先在省内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又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嘉兴市中等职业教育两个统筹加快专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嘉兴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规划,各县(市)也相继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在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实施学校布局调整,2009年至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减少了13所,调整后的专业布点数减少至74个,学校布局优化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初步显现。
依产业定规划
抓整合优结构
作为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我市的学校布局优化和专业结构调整十分注重与市场的切合度和匹配性。针对发展汽配机电、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三个现代产业集群和国际商务区建设规划,市本级提出了推进机电类、商贸类、建筑类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形成一综三特的职业学校发展格局的规划。各县(市)的专业结构调整也围绕区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发展主干专业,根据特色和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基本形成一综一特或一综二特的职业学校发展格局。
在我市原有的37所中职学校中,符合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只有16所。针对职业学校布局多、小、散的现状,市教育局提出了通过调整、联合等多种方式,促使学校形成规模效益,校均办学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全市各类职业学校逐步减少到25所左右,重点办好16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规划思路。
2008年起,浙江青年艺术学校、嘉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等6所职业学校停办、撤并或停止招生;2011年秋季,市本级职教资源整合再起大手笔,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和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合并办学,同时又有6所职校停办、撤并或停止招生,提前实现了将“全市职业学校减少到25所左右”的目标。目前,嘉兴市重点建设的15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为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有13所,89.2%的学生在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就读。
强统筹树特色
育品牌谋发展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建立起“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比较协调,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中职现代化建设目标,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和结构调整的最新政策要求,我市提出了“做精、做强、做特”,培育品牌特色的全市职业教育目标。
为此,按照“大市之内错位发展、县市之内不重复”的原则,我市加大了统筹与规划的力度,严格新设置专业的申报审批。2011年全市6所职业学校新设9个专业,同时停止8所职校13个专业的招生。通过调整,全市中职各类专业数减少为74个,撤销不合理的专业布点数66个,新增贴近区域经济的主体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布点数21个。
各职业学校以专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强化了学校内涵建设。近年来,先后培育了主要专业设置为土木建筑类的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交通运输类的嘉兴市交通学校、医药卫生类的海宁卫生学校和桐乡市卫生学校等专门化学校。同时,注重培育地方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如嘉善的纽扣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平湖的化工、光机电,海盐的LED技术,海宁的太阳能技术利用、经编工艺,桐乡的针织机械、服装展示与礼仪,市本级的会展服务与管理、楼宇智能化等专业,提升了我市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