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企业家调查:多数富二代不愿接班
2010年1月19日 08:44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民企二代”,然而他们多数不愿“接班”。当“接班问题”成为一个社会课题时,他们第一次有了一个团队,开始感受社会的要求与约束,开始增强“企业接班人”的身份意识。
这个“俱乐部”性质的未来企业家团队,修饰词是“创业”而非“宝马”。
陈宇航与张波并肩走进来,彼此开着玩笑,像一对兄弟。
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温岭当地的大企业:陈宇航是浙江博星化工的继承人,张波是温岭康康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们分别是25岁和27岁,标准的“80后”,标准的民企二代接班人。现在,他们都是温岭团市委组织的未来企业家创业俱乐部成员。
民企第二代为何“不接班”
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考验接班人能力
“我们原本没有想回来接班。”坐在面前的陈宇航和张波,几乎异口同声。
作为家里的独子,陈宇航从没有想过自己未来要回温岭,和父母一样辛苦打拼家族企业。上大学开始,他就开了一个专做智能手机配件的网店,年销售额300多万元,“3年前就是四钻商家了。”读大学起,他从没向家里要过钱。
而学会计专业的张波,毕业后到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工作,日子也过得很潇洒。
促使他们回到家族企业的原因大致一样。陈宇航心疼父亲:年近五十,太辛苦,去年5月,金融危机影响甚深时,他终于选择回到温岭。张波的父亲已经54岁,弟弟还在念书,作为长子,他必须负起责任。
这些年轻人脚下的道路和前途,本来都属个人选择。但在温岭,二代接班人的群体状况,随着一份调研报告,逐渐进入了政府视野。
2005年底,《温岭日报》做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全市范围内,1000多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中,近半数企业家将在10年内步入交班期。
5年过去,“10年”期限成了“5年”。
例子已经摆在面前。当地工业强镇泽国镇两家在上世纪80年代同时起步的公司,就因为企业接班人的素质差距,5年里发展方向截然不同:一家有着能干的“少总”,任总经理后致力提升产品质量并推动出口,产值连年翻番;另一家企业的接班人则沉溺于赌博,甚至以公司名义到处坑骗,企业多年止步不前……
“接班问题必须正视。”温岭团市委书记王剑说,“这样的情况多了,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
在当地,下一代“不接班”,原因是多方面的。
很多“民企二代”个性鲜明,不愿接受家族企业,宁愿自己去创业;也有企业家父亲不愿儿女过得像自己一样辛苦,主动收缩战线;而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子女知识、见识、能力有限导致无法接班的也不少见。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由职业经理人全面打理企业的做法,在温岭当地并不现实,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并未建立,把企业完全交出,老板不放心。
“创业俱乐部”有啥凝聚力
会员求知欲强,主管部门感觉“被推着做工作”
新一代能否接牢“财富接力棒”?作为私营企业在浙江省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市,一个“未来企业家创业培养计划”在温岭出炉。
“我们酝酿了3年。我们要组织的,是一个未来企业家创业的协会和社团,并不是仅仅帮助几个民企二代。”王剑说。
按照设想,这个类似于俱乐部的团体,由企业家的接班人和准接班人组成。包括理论学习和探讨,也包括会员间的经常性交流,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此外,还将组织会员到市重点企业实习锻炼,从操作车间到管理岗位逐步锻炼,与普通员工同工同酬……
俱乐部2009年8月正式成立。会员平均年龄25岁,22岁到32岁之间的有82人,37%的会员学历在本科以上。成立以来,设想在步步实现,主管部门甚至感觉“被推着做工作”。
“在我们的俱乐部里,会员不是被动参加组织活动。我们每个月都安排他们到青企协会成员企业去参观,与企业家交流;或者组织去温州看企业的文化建设,听老总讲课。他们想法活跃,求知欲强,常常提出很多新要求和新课题。”
王剑说,会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满足只学习身边的企业,提出要到国内一流大企业中去任职学习。“我们积极联系后,不久就能送第一批出去。”
俱乐部的优点也体现出来。“很多会员之前就有交流,探讨一些共性问题,但解决问题时就面临瓶颈。通过这个平台,单个做不了的事都能做到。”
以“未来企业家”命名俱乐部,唤起了这些年轻人的身份意识。“他们都在企业担任副总或老总,社会对他们有要求有约束,强化‘企业接班人’这个身份的认知感,对他们有积极影响。”
“社会责任感”该从哪里来
“最难的时候都没有关闭企业就地出租,因为还有那么多工人”
“在很多人眼中,‘民企二代’是个贬义词,似乎整天花天酒地。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勤奋工作。”张波认真地说。
集体的凝聚力逐渐体现出来。俱乐部有意识地组织道德层面的交流,讨论社会责任。不少会员自己提出去做慈善、建学校,尽力为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很欣慰,俱乐部基本起到了设想的作用。”王剑如是说。
俱乐部吸引着这批年轻人。“这里的氛围积极向上,互相激励。我去康奈公司,人家的展厅布置非常吸引人。回来再看看自己企业的展厅,一堆灰尘。马上就改!很多客户过来考察都看展厅,印象分会很低——这样的细节,都在学习中得来。”陈宇航说。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家?对成长之路的困惑,促使会员们更加发奋学习。
陈宇航感慨:“管理企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上周刚听了一个讲座,谈到企业执行力问题,那些典型案例简直就在说自己!过去父母说什么都有逆反心理,现在他认识到,企业是个大平台,是挑战更是机会,必须抓紧磨砺,尽快独当一面。
曾经,看着父母每天从早忙到晚,张波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等回来“上岗”后才发现,老总原来不好当,原来以为只要制定一套制度就能管好企业,现实中完全不行。俱乐部成了他学习成长的助推器。
社会责任感的到来也是水到渠成。陈宇航去年回来,正值金融危机肆虐,企业遭遇最艰难的阶段,还没体会企业家的风光,先结结实实上了一堂经营与责任如何兼顾的课。
陈宇航说:“比如企业有大量地产厂房出租,这些收益甚至可能超过企业辛苦一年的盈利。但不可能关闭企业就地收租,那么多工人怎么办?困难的时候要坚持,压力自己担,尽量少裁员。”
“当企业家是表面风光,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我现在感觉,所谓事业,其实就是社会责任感。”张波说。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顾春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