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热热闹闹见证传统民俗文化魅力
2019年8月8日 09:08 来源:嘉兴日报 记 者 陈 曦 通讯员 沈 甜 富月萍

“七夕香桥会”昨在油车港镇古窦泾村举行

热热闹闹见证传统民俗文化魅力

  万香搭成的“会仙桥”,让人们尽情享受民俗文化的盛宴。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佳节,在油车港镇古窦泾村,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七夕香桥会”在永昌寺举办。

  “每年都会来永昌寺赶香会,看‘香桥’,祈求风调雨顺。”古窦泾村村民张萍说。昨天一大早,永昌寺便汇聚了各地赶来敬香的香客,好不热闹。村民口中的“香桥”就是用香客带来的香烛搭建的“桥梁”,是香桥会最大的看点,而这香桥便是由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在永昌寺内南侧,香客们在79岁的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同章的带领下,用自家所带的香烛搭建一座长四五米、宽半米的特殊“鹊桥”。李同章说,香桥的搭建需要花很大的功夫。首先要画一张图纸,图纸画完之后就连同两个帮手开始搭桥。临村香客或用红绿纸包檀香,或将30多厘米长的线香每十支一束裹好,或准备粗官香和其他物品,纷纷汇聚拢来。然后,由几名手艺好的香客,用裹头香搭起四五米长、50厘米宽的香桥,需要花费两三天时间,共计2至3万根香。

  桥正中,放上各家各户送来的檀香包,搭起一座精巧的香亭。香亭两侧各有“一年一度七夕会,依依难舍话别离”、“云影当空两水平,萧笙何处玉人来”之词句。香桥搭成之后,各家还陆续送来一串串纸折的元宝,堆放桥上,红绿相间,金碧辉煌的香桥在烛光照耀下煞是好看。下午便会将香桥焚化,预示着牛郎织女正式相会。

  “香桥会”除了是香客们的盛会外,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趟“看热闹”、“长见识”的机会。当地9岁的陈婷小朋友,跟着奶奶徐阿宝一起来到“香桥会”,第一次参加活动的陈婷倍感新鲜。徐阿宝告诉记者,看着孙女,也让她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活动现场,不少孩子陆续从桥孔下排队钻行,预示着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

  “香桥会”形成于明末清初,是由当地的一个秀才倡导引进的,多年来代代相传,以此形式纪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2012年,“七夕香桥会”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

  李同章继承传统的“香桥”制作已有19年。据他介绍,“搭香桥”这个习俗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中间曾沉寂过一段时间,直到2000年得以恢复,为一方百姓所信崇,每年的仪式举行当天都有香客千余人。他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习制作香桥,让这一古老的习俗传承下来。“‘香桥会’的形式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通过这种仪式祈求着风调雨顺和平安幸福,同时也寄托着对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爱情的祝福和向往。”李同章说。

  正如香客们所言:“香桥会是古代民间传下来的,我们要继承下去,这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让世世代代的子孙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民俗,也要让子孙都知道家庭和睦是我们最需要、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承载传统文化,展现了地方风采,而且在凝聚民心中发挥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如今,像这样的民俗文化被不断传承和发扬,深深融入当地人的心中。

标签:香桥会 责任编辑:平彩娟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