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  原创作品
立夏时节话塌饼
2018年5月4日 08:44 来源:嘉兴日报 孟金根

  ※食味记

  立夏,斗指东南,盛夏伊始,万物至此皆长大。

  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华夏民族,特别重视这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做好进入暑热大门的自然准备。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地方习俗。地处江南水乡的我们,有称重、吃蚕豆、烧野米饭、吃立夏塌饼等民俗流传下来。

  立夏时间做塌饼,为什么?问长辈,长辈也说不清,只是说“上年传下天”,意思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其他地方立夏日,如上海郊县农民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有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没有像我们这儿做塌饼的。虽然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也叫塌饼,但彼塌饼不是此塌饼。

  记得小时候,虽然粮食是生产队按人均口粮分的,家里没有过多的余粮,但在立夏来临之时,母亲总要省出点米来做一蒸塌饼给我们吃。塌饼的软、糯、甜、香、油,至今仍不能忘怀。一到立夏时节,嘴里好像不由自主地生出些甜来。

  现在,父母都过世了,这个传统,老婆承继了下来,虽然塌饼做得少了,只是“意思意思”,然做工却没偷减,味道还是“老”的。

  做立夏塌饼除了有米粉、豆沙等主料外,两样辅料必不可少,一是麦芽,一是“绵剪叶”(一种野草,学名不知叫什么)。

  阳春三月,来到经春风吹拂过的大地,经冬的小草已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了出来,承恩春雨的滋养,绿叶舒展了,叶片也厚实了,那绵剪叶就隐在其中。它的叶片形如红缨枪上的尖头,淡绿色,质感厚实,叶面长着细细的有点白的绒毛,绵感实足,很好认。挑满一篮,回家再掐下嫩头,洗净后放在麻丝里,置于春阳之下晒干待用。做塌饼那天,要把这晒干的绵剪叶先煮烂了,沥去水,再拌入米粉之中。

  麦芽呢,也要提前发好芽,晒干磨成粉。这种麦芽粉是做塌饼不可或缺的辅料,它不单可以使塌饼更软更稠更糯,而且塌饼皮即使不放糖也会有点甜,不是白糖那样的甜,是麦芽的甘。

  塌饼馅,我们都用豆沙,做豆沙的原料是蚕豆。把陈年的蚕豆洗净放入锅中,放入清水,用旺火烧熟,烧到用手一挤豆皮脱落,豆瓣能挤成糊状。然后把豆舀入缸盆里冷却,用手把豆挤“洋”(方言,意把熟豆挤成糊状),再沥出豆汁,沉淀后就是豆沙。沥豆汁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先把豆糊放到纱布里包起来,拧时两只手朝不同的方向用力,直到豆汁全拧出来为止,盆里沉淀着像粉泥一样的东西,那就是豆沙。但这豆沙还不能入塌饼,还需放到锅里与红糖一起熬,成为糖豆沙后方可作馅。

  做立夏塌饼,至少需要三个过程:做饼、蒸熟、油煎。这样煎出来的塌饼,风味独特,口感绝佳。色泽油亮带金且有淡淡的绿意,形如满月,咬上一口,由脆到软转而甜,满嘴留香,饱含大自然的温润与清香。

标签:原创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